乐山市特殊教育学校:聋生六年级美术素描课堂侧记
发布时间:2025-10-19来源:乐山市特殊教育学校 作者:左春浏览量:2840
近日,乐山市特殊教育学校聋生六年级的美术课堂里,铅笔与纸张的轻擦声,成了最生动的“语言”。左老师正带着孩子们开启素描入门的第一课,用耐心与专业,帮听障学生们推开造型艺术的大门。 一、从“纸”开始:细节里的素描基础 课堂伊始,左老师先举起一张八开素描纸,对着孩子们展开——她将纸的正反两面分别展示在黑板前,同时用手语清晰地讲解,她让学生们轻轻触摸纸张,感受素描纸比普通纸更厚实的质感,并用板书标注“适合反复擦改、承载铅笔线条”。 孩子们凑近纸张,指尖的触感与老师的演示结合,很快就分清了纸张的用法。 二、握笔之间:小工具里的大学问 紧接着,左老师拿起素描常用的HB、2B铅笔,逐一展示,她在黑板上写下“HB(硬,线条浅淡)、2B(软,线条浓重)”,同时用手语说明不同铅笔的适用场景。然后示范“书写式握笔(适合细节刻画)”,再展示“横握式握笔(适合铺大面积色调)”,还走到学生身边,轻轻调整他们的手指位置,确保每一个孩子都掌握正确的发力方式。 三、笔尖实践:老师的身影是移动的“小黑板” 示范结束后,孩子们纷纷拿起纸笔开始练习。左老师则穿梭在画架之间,成了课堂里“移动的指导站”: 遇到线条歪扭的学生,她会握住孩子的手,带着他重新勾勒轮廓; 碰到色调铺得不均匀的孩子,她会用自己的铅笔在纸上做示范,再让学生模仿;对于进步快的孩子,她会竖起大拇指,用手语夸“线条很干净,继续加油”。 这堂素描课,没有声音的传递,却有专注的眼神、细致的示范、温暖的手语——左老师用耐心接住每一个孩子的好奇,让素描的线条,成了听障学生与艺术对话的“语言”。 |
责任编辑:李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