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实小:在学习中感悟,在交流中提升

发布时间:2024-05-09来源:乐山实小 作者:余娇 刘竺雨浏览量:2993

为了进一步提高青年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夯实教师课堂教学的基本功,近期,乐山市实验小学语文青年教师成长团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内容包括教学课例展示、粉笔字练习、专家讲座分享。

教学课例展示

图1.jpg

谢瑶老师执教的《神州谣》,是二年级下册一篇赞美中华民族的歌谣作为一篇识字课文,教学设计以识字、写字与朗读感悟为重点。教学重点围绕第二小节中“奔”、“涌”、“长”、“耸”四个字展开,通过朗读、图片与视频、老师介绍等方式感知黄河、长江、长城、珠峰这四个有代表性事物的特点,在朗读感知的基础上,随文识字,随文写字,积累词语,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感受“奔”等字词的表达效果,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

图2.jpg

代龙莲老师执教的内容为群文阅读——《寓言中的对比》。从已学的《陶罐与铁罐》入手,引出对比的写作手法。接着,引导学生阅读《邯郸学步》《叶公好龙》两则寓言故事,通过分析主角特点以及寓言中的对比,得出寓言故事的道理。通过表格对比《陶罐与铁罐》《叶公好龙》《邯郸学步》三则寓言,得出寓言故事对比的三种规律为不同事物的对比、不同阶段的对比,不同情况的对比。通过实践阅读《八哥学舌》《自鸣得意的老鼠》,小组讨论并填写研学单,以此激起思维的火花,去探索阅读寓言的方法。

图3.jpg

李婷老师执教的阅读分享课《读读儿歌和童谣》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场难忘的阅读盛宴上课伊始,以在全国火出圈的“乐山美食”一钵钵鸡为导入,巧妙地介绍了什么是童谣,什么是儿歌,激发了同学们阅读童谣和儿歌的浓厚兴趣。顺势以教材上“快乐读书吧”中的《摇摇船》和《小刺猬理发》为例,从“读的准确、读得好听、读得好玩”三个层面出发,结合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借助拼音教学方法,给予学生学法指导,教会同学们如何读好童谣和儿歌,感受童谣和儿歌通俗易懂、朗朗上口、内容有趣的特点,让同学们进一步享受童谣和儿歌带来的乐趣,并将课堂的气氛推向高潮。

图4.jpg

黄兴钰老师所执教的群文阅读——《反义词对对碰》,以创设游览“相反国”为情境,从复习学过的反义词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进入“相反国”,去探索“相反国”的秘密——意思相反、字数相同。此外,带领学生游览了“相反国”的时空馆(各种形式读学过的带有反义词的儿歌)、萌宠馆(阅读《反义词儿歌》,玩反义词对对碰游戏)、影像馆(阅读《我家是反义词》,找教室里的反义词)、绘本馆(阅读绘本《我的反义词旅行》,用反义词说话)。整个过程循序渐进,一气呵成,做到在比较中,发现反义词的特性;在阅读含有反义词的不同类型文章中,积累反义词,感悟写法;在游戏玩乐中,寻找生活中的反义词来创编儿歌。

讲座分享

图5.jpg

钻研教材是教师的基本功,是影响教学质量的最关键因素。57日,四川省特级教师殷宗祥来到实验小学,以“钻研教材是一种艺术”为题为老师们作讲座。他立足新课程标准,从对教材的认识、钻研教材的意义、钻研教材方面存在的问题、本团队存在的不足、怎样钻研教材等五个方面为青年教师发展团队的教师们明晰教材解读的重要性。他强调作为语文老师要尊重教材,敬畏教材,用好教材。

图6.jpg

在如何钻研教材上,殷宗祥深入浅出地为教师们展开了策略指导。“把握三个度——深、广、高”提醒教师们在教学中要对教材反复琢磨,透彻理解,突破原有思维定势,创造性地理解教材,做到学用结合、读写结合、课内外结合。在教材解读上要注重整体性和大单元教学,串联起单元导语、课文、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等教学版块,沟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学有所悟,方能笃行。通过此次讲座,青年教师成长团的教师们深化了对教材解读的理解,对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也有了更清晰的认识。相信在专家导师的指引下,语文老师们定会继续秉承初心使命,携手并进,用朴实的坚韧的步伐走好脚下的每一步。

责任编辑:李芮

微信长按扫描二维码后分享

二维码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