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校协同共谱“大思政课”,树德协进中学开启红色教育新篇章

发布时间:2025-10-20来源:成都市树德协进中学 作者:赖波 通讯员 刘立锋 黄建设 杨志林浏览量:2581

为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日前,一场跨越历史与现实的红色对话在成都博物馆徐徐展开。

2025年10月18日上午,“红色薪火·岁月记忆——馆校协同共建‘大思政课’主题活动”顺利举行。此次活动在成都市文化广电旅游局、青羊区委宣传部指导下,由成都博物馆与成都市树德协进中学联合主办,四川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四川大学)、四川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西南财经大学)和成都树德中学教育集团协办,中国网红色传承栏目四川编委会、成都市青羊区少城国际文创谷、成都市青羊区少城街道办事处、成都市青羊区少城街道宽巷子社区、成都市青羊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历史研究室、成都市陶行知研究会、西南财经大学、上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红色文化教育学院、四川影视学院、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成都树德中学、成都市树德实验中学、成都市树德实验中学(东区)、成都市树德实验中学(西区)、成都市树德实验弘毅分校、成都树德中学淮州学校、成都市第四十中学校、成都树德中学怡心湖学校、成都理工大学附属中学校、汶川中学、石室联合中学蜀华分校、成都市泡桐树小学、成都市少城小学、高县硕勋小学校等协力支持。

活动聚焦馆校协同育人新机制,通过签约揭牌、革命后代分享、红色话剧展演、专题展览参观等多元形式,推动红色文化融入育人实践,构建“大思政课”实践育人新格局。

出席活动的领导与嘉宾有四川省文物局革命文物处处长段炳刚,成都市文化广电旅游局革命文物处处长樊芯妤,成都博物馆馆长任舸,上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形势与政策主任奚建群,成都树德中学党委委员、副校长吴金全,青羊区少城国际文创谷管委会主任陈林悦,成都树德协进中学校长罗宇。此外,四川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成员单位、成都市树德中学教育集团成员校,以及大力支持“大思政课”阵地建设的教育、街道、社区、媒体和社会相关教研机构的领导们也出席此次活动。树德协进杰出校友代表马骥及革命先辈后代崔健女士、刘晓远先生、康晓明女士、康晓惠女士、陈燕农女士、陈韵旻先生、周亚妮女士的到来,为活动增添了厚重的历史感和传承意义。

协同育人新篇章,签约揭牌新平台

成都博物馆党总支专职副书记闫琰书记在致辞中表示,博物馆作为城市文化地标,肩负着挖掘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的重任。她强调,与树德协进中学的合作,是馆校协同育人的创新实践,将推动革命文物与学校教育深度融合。

微信图片_2025-10-20_102003_395.jpg

成都市树德协进中学副校长伍宏林在致辞中回顾了学校百年红色底蕴,从1913年建校至今,学校始终与民族命运紧密相连,培养了无数革命志士和建设人才。在新时期,学校以科创赋能、思政融合,书写着新时代育人篇章。

微信图片_2025-10-20_102007_700.jpg

成都博物馆任舸馆长与成都市树德协进中学罗宇校长共同签署馆校合作框架协议,标志着双方在资源整合、课程开发、活动共建等方面达成深度合作。

微信图片_2025-10-20_102012_507.jpg

微信图片_2025-10-20_102016_484.jpg

成立于省立一中(树德协进中学前身)时期的“石犀社”,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2024年,在罗宇和退休教师张勇倡导下,学校历史组和语文组教师组织重建了“石犀话剧社”,以红色校史为依托,以师生原创红色话剧展演为主要内容,象征着红色基因在新时期的生动延续。

微信图片_2025-10-20_102020_578.jpg

革命精神薪火传:后代分享赓续血脉

革命后代分享环节,萧华清先生的外孙女崔健女士深情回忆了外公的革命事迹。崔健动情地分享了外公萧华清在危难时期坚守教育阵地、掩护革命同志的感人故事,并向成都博物馆和树德协进中学捐赠了《萧华清文集》《肖鸣锵文集》等珍贵图书资料。她表示,这些资料不仅是对先辈的纪念,更是对红色精神的传承。

崔健女士与曾经战斗在私立协进中学的革命前辈康乃尔的女儿康晓明、康晓惠,陈籍思的女儿陈燕农、外孙陈韵旻,周玉斌的女儿周亚妮,以及曾任川康特委副书记的马识途的外孙刘晓远一道,接受青年学生的致敬。

共建倡议发布:一体化育人谱新篇

为落实教育部、国家文物局等部委工作部署,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成都博物馆联合成都市树德协进中学,携手区域大中小学校,共同建立“大思政课”共建联盟,致力于整合博物馆文物资源与学校红色传统,在课程共建、文化共育中凝聚育人合力,推动馆校合作走深走实。

成都市文化广电旅游局革命文物处处长樊芯妤、成都树德中学副校长吴金全和树德协进中学、树德实验中学(西区)学生代表一同宣读了《馆校协同共建“大思政课”倡议书》,呼吁各级学校、文化场馆加强合作,推动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格局,让红色基因浸润青少年心田!

微信图片_2025-10-20_102100_066.jpg

青春演绎红色记忆《上延安》展演动人心

微信图片_2025-10-20_102104_554.jpg

以协进校友为原型创作的红色话剧《上延安》拉开了帷幕。该剧讲述了“红色学校”协进中学从成都少城迁至新繁县龙藏寺后,学生党员冷芳芳和吴红霞为寻求抗日救亡道路决心奔赴延安的故事。

该剧于2025年7月在第六届“中外人文交流小使者”全国总展示活动中演出,让革命先辈“追求真理、奔赴光明”的抉择,成为跨越时空的青春对话;此次在馆校协同活动中展演,艺术化诠释了新时代青少年赓续红色基因的历史使命。

展览参观续文脉:岁月记忆永流传

成都博物馆“岁月记忆:国宝西迁与高校入川”展厅里,众多珍贵文物、历史档案生动再现了抗战时期四川人民赓续中华文脉、保存教育星火的动人故事。一件件实物、一张张照片,无声诉说着那段烽火连天中文化坚守的岁月。大家驻足观看,仔细聆听讲解,在历史的回响中感受四川作为抗战大后方的文化担当与精神力量。

微信图片_2025-10-20_104808_162.jpg

这堂馆校协作酝酿的生动而深刻的“大思政课”,探索了革命文物与学校教育深度融合的新路径,为区域“大思政课”体系建设提供了示范样板。石犀话剧社的当代重建与《上延安》的成功展演,体现了思政体系下历史、政治与语文等学科的深度融合,并昭示着:当博物馆的厚重历史与学校的育人使命相遇,红色精神必将照亮新时代青少年前行的道路。(赖波 通讯员 刘立锋 黄建设 杨志林)

责任编辑:杨庆虹

微信长按扫描二维码后分享

二维码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