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宋奕云名师工作室周期考核暨展示交流活动在石室联中132学校温情启幕
发布时间:2025-10-20来源:成都市石室联中132学校 作者:江蕾 通讯员 邱雪翔 龚霖浏览量:2044
10月16日,秋阳洒满蓉城,“弘扬教育家精神 躬耕教坛使命”四川省宋奕云名师工作室周期考核暨展示交流活动在成都市石室联中132学校温情启幕。工作室领衔人、成都市石室联合中学党委书记、集团总校长宋奕云,携全体成员及学员,以“故事共叙、案例解码、思想碰撞”为主线,开启了一场教育智慧的深度对话。 活动伊始,“故事时光 共叙成长”篇章率先点燃全场热情。 南充仪陇中学金城校区党建办主任胡黎黎以“追光而行,聚力成长”为主线,分享了在党建引领下推动教科研从“应试导向”向“素养导向”转型的实践;成都市树德实验中学(西区)副校长舒狄以“学习者—管理者—建设者”的角色蜕变为主线,分享了“六度课堂”“树慧课程群”的构建经验;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附属实验中学教务中心副主任高健以“从‘事必躬亲’到‘循道而行’的心路历程”为脉络,诠释了管理从“控制”到“赋能”的智慧转型;泸州市合江县城关初级中学校党委书记向晓东则以“学校破困与成长之路”为主题,讲述了从“改革初遇困境”到“课改优秀学校”的逆袭。这些“接地气、有灵气”的分享,如“教育版《故事会》”,引发全场共鸣。 从“故事里的事”到“案例里的理”,第二篇章“案例解码 萃取智慧”聚焦管理逻辑与方法创新。 石室联中教师发展中心主任汪金以“教师成长的联中模式”破题,将优秀教师培养比作“种庄稼”,强调“选种施肥”的精细化培育;成都市双流区永安中学副校长陈云飞以“三维增值”评价改革方案破局农村教育困境;巴中市巴州区第四小学校党总支书记何远构建“阳初教育矩阵”区域融合样本;成都市郫都区犀浦外国语学校党支部书记薛发贵创新“幸福共同体”家校共育经验,形成“石犀大家”教育生态圈;成都市武侯高级中学党委专职副书记何吟婷推出“1+4+N”党建思政导航体系,打造“红色五月”等特色思政项目;成都市锦西中学党委副书记赵秋桐分享“积极生长”教师赋能治理配方;眉山市仁寿县鳌峰小学校党支部书记黄志刚实践“以务虚领务实”老校升级路径,推动薄弱校转型。 7位实践家以“数据实证+理论建模”方式,将农村教育突围、城乡协同发展、老校品牌重塑等实践提炼为可迁移的治理模型。现场成员专注记录,不时以掌声回应这些扎根一线的智慧结晶。 “跳出舒适区,解锁新可能。”在“思想碰撞·智创未来”篇章中,三位教育工作者从不同视角诠释教育创新的实践路径。 凉山州盐源县平川镇小学校党支部书记周明亮以“大凉山教育追梦人”的坚守,分享了山区教育“追光而行”的实践探索;东道主石室联中132学校党总支副书记、校长王小兰深度解读“132教育模式”的创新内核,分享了共生理念指引下的课堂变革三部曲;成都市少城小学党总支书记王婉聚焦“党建引领下的教育传承与突破”,分享了百年名校以“人机协同”理念驱动数字化转型的实践。 从山区学校的协同研修到城市名校的模式创新,从传统课堂的共生重构到数智生态的先锋探索,三位教育者的实践不仅展现了“追光者”的坚守与“造光者”的担当,更让现场成为教育思想碰撞的“灵感实验室”,为未来教育解锁了更多可能性。 14位成员分享结束后,宋奕云以“显微镜式细节指导+望远镜式方向引领”的点评为研修“划重点、指方向”。他指出:办好家门口的好学校,要以学生为中心,守护成长每一环;以安全健康为基,构建全方位成长守护网;以师资建设为要,用专业与爱心共筑教育桥梁;以办学质量为本,把好发展生命线。宋奕云在最后特别指出,所有决策都应先问“这对学生成长是否有利?”,学生的需求始终是办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现场掌声雷动,气氛达到高潮。 14个精选故事、6个经典案例、3大核心理念,每一位教育者的“知识充电站”已充满能量!此次研修不仅搭建了跨区域、跨学段的交流平台,更以“故事—案例—思想”的递进式设计,推动教育智慧从“个体经验”向“群体共创”升华。正如宋奕云所言,曲终弦不断,到期不到站。工作室所有伙伴将带着研修的收获,继续温暖相伴!石室联中132学校亦将汇聚各位教育同仁的智慧,在学习与历练中砥砺前行,携手共赴“道阻且长,行则将至”的成长之约。(江蕾 通讯员 邱雪翔 龚霖) |
责任编辑:郭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