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研讨会,青羊实验中学与教育同仁共探高质量育人体系建设

发布时间:2025-10-09来源:成都市青羊实验中学 作者:赖波 赖羽纶 通讯员 李徐彤欣 苏菲菲 王嘉悦 秦利琳浏览量:2502

2025年9月25日至26日,“共生·未来:中小学校高质量育人体系建设”主题研讨活动在青羊区举办。其中,分会场(二)和活动展示(三)在成都市青羊实验中学优品A区学术报告厅举行。

此次研讨会汇聚了华东师范大学、杭州师范大学、江南大学等多所高校的教育专家,以及四川省、成都市的教育研究人员和一线教师,共同探讨高质量育人体系建设路径。

专家汇聚,共话教育未来

出席本次分会场的嘉宾包括: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张永,杭州师范大学经亨颐教育学院教授巩子坤,江南大学教育学院校聘副教授于金申,以及四川省、成都市多所中小学的教育实践者。

研讨会聚焦教师专业发展与课堂生态变革两大主题,通过主题分享、圆桌论坛和课堂展示等多种形式,探索“高质量育人”的实施路径。

教师发展,构建成长共同体

青羊实验中学校长罗强首先介绍了学校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方面的策略与成果。他强调,教师发展是新时代教育发展的重要命题。

面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共性难题,学校在“层级联动,全员共生”理念导向下,构建了“三级教师共同体”发展体系、“N+2+3”培养路径和“三阶观察”教研模式,让教师不再是孤独的耕耘者,而是“共生”生态中的生命主体。

青羊实验中学“共生·未来”教育研讨会探索育人体系建设610.jpg

课堂新生态,教学变革进行时

来自石室联中132学校的副校长王小兰分享了“课堂新生态”的实践探索。该校以“一生爱”为教育行动框架,以“一种理念,三部曲,二力托举”为课堂教学变革指南,致力于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

基于“共生”理念,她将备课、上课、课后评价喻为课堂“三部曲”,将“教研创新”和“五航教师”作为“双支撑系统”,为与会者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杭州师范大学巩子坤教授则以“教学,就是讲一个有趣的故事”为主题,用妙趣与哲思的语言阐述了教学的本质。他的讲述将“生长型教师”的土壤之力与“课堂新生态”的繁花之姿巧妙编织,推动“经验分享”走向“意义共生”的闭环。

青羊实验中学“共生·未来”教育研讨会探索育人体系建设897.jpg

圆桌论坛,思维碰撞激荡

圆桌论坛环节将研讨推向深入。朱东伟、刘荣芳、李栩、杨薪意、刘美五位与会嘉宾在江南大学于金申副教授的主持下,展开了富有建设性的主题问答和现场问答。

围绕“理想的高质量课堂变革与教师专业发展关系”“推动高质量课堂变革的实践路径”和“当前存在的不足与未来突破方向”三个问题,五位嘉宾分享了各自的经验与见解。现场思维激荡、观点碰撞,在交流中凝聚了更多共识。

青羊实验中学“共生·未来”教育研讨会探索育人体系建设1090.jpg

课堂展示,理论与实践融合

·创生型班会展示

青羊实验中学班主任杨玥与九年级17班学生展示了一节自主议事型班会《解锁人际优化密码》。班会全程由学生主持推进,围绕班级真实事件改编的情景剧展开,展现人际交往中的“无效沟通”困境。

学生们通过小组讨论,依次完成“分析问题”“细化归因”“提出解决办法”三个步骤。杨玥在班会中“退居幕后”,精准点拨,扮演观察者、倾听者和引导者,体现了将“主体性交给学生”的理念。

青羊实验中学“共生·未来”教育研讨会探索育人体系建设1300.jpg

教研环节中,多位班主任及德育专家从设计理念、课堂氛围、活动实效、教师角色转型等角度进行评析,张永、朱园园、马云飞等专家对班会进行了专业指导。

·高质量数学课堂展示

青羊实验中学数学教师刁于姗执教《从立体图形到平面图形(3)》。刁于姗通过带领学生动手操作几何体切割实践活动,生动展现平面与立体的认知转化,激发学生对几何世界的探索兴趣。

青羊实验中学“共生·未来”教育研讨会探索育人体系建设1468.jpg

课后,学校2025级数学备课组全体教师运用“三阶观察教研模式”展开分层交流与深度研讨。启航教师、智航教师和领航教师分别从不同维度进行点评,数学教研组组长宋继平作总结发言。

张永对“三阶观察教研”模式的可行性与有效性予以肯定,建议进一步明确教研主题,形成系统化的校内教研专题资源库。于金申则从教育现代化视角出发,提出加强课堂中人机互动设计,以数字化手段助推教学效能提升。

这场研讨会清晰地表明:教育的未来深植于“土壤”与“繁花”的共生关系之中。教师的深度发展滋养着课堂的生态繁荣,而课堂焕发的活力又滋养着教师的职业幸福与成长动能。

当每一位教育者都成为沃土的深耕人、繁花的缔造人和故事的讲述人,大家便不仅在展望未来,更是在亲手创造一个有温度、有生命力的教育未来。(赖波 赖羽纶 通讯员 李徐彤欣 苏菲菲 王嘉悦 秦利琳)

责任编辑:王颖

微信长按扫描二维码后分享

二维码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