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期不焦虑,成都七中育才学校给家长上“情绪价值”
发布时间:2025-04-30来源:成都市七中育才学校 作者:江蕾 通讯员 熊聪 袁旎 袁子婷浏览量:2905
春深四月,半期将至。当孩子们的课本翻到期中章节,许多家长的心弦也随之绷紧:成绩波动如何智慧应对?青春期的碰撞、考试季的压力又该如何化解?成都市七中育才学校“家长学校”培训活动如约而至,用专业指导搭建心桥,让温暖对话消融焦虑。 前期调研:倾听真实的教育脉动 前期,学校通过问卷收集到300个育才家庭的真实心声。数据显示,超四成家庭存在“家长单向沟通、孩子沉默回避”的亲子对话困境,83%的家长坦言需要系统学习非暴力沟通技巧。值得关注的是,68%的家长对青春期心理知识存在认知空白,近六成家庭期待升级家庭教育策略。“孩子写作业时总忍不住发火”“孩子一锁房门就让人心慌”等留言,折射出当代家庭教育的共性挑战,也为七中育才“家长学校”后续课程研发提供了精准的方向。 专家课堂:让沟通成为成长的阶梯 七中育才学校邀请深耕青少年心理健康领域多年的专家——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国家卫健委系统注册心理治疗师、中国心理学会注册心理师周燕为家长答疑解惑。 技巧一:情绪解码,先暖心再顺理 “数学题太难了,我不想做!”面对这样的抱怨,周燕老师现场示范温情回应:“这道题步骤确实复杂,你盯着它半小时没头绪,一定很挫败吧?”通过还原日常对话场景,周老师指出青春期孩子的情绪如春潮涌动,此刻最需要的是情感共鸣,而非逻辑说服。一句“你感到……对吗”的暖心开场,往往比十句道理更能叩开心门。 技巧二:正向解读,破译行为密码 当孩子想打游戏、拖延作业时,周老师建议家长戴上“成长滤镜”观察:虚拟世界的成就感获取、自主规划能力的萌芽式发展,这些行为背后都藏着成长信号。就像园丁懂得蒲公英与兰花各有生长节律,智慧家长也应学会欣赏孩子独特的生命韵律。 技巧三:智慧引导,有温度的规则教育 关于作业订正难题,周老师分享的“三明治沟通法”令家长豁然开朗:先赞赏孩子整理错题本的用心,再共同分析计算失误的关键环节,最后商量“需要妈妈陪练还是自主制定计划”。这种“肯定+建议+支持”的沟通结构,让规则不再是冰冷的条框,而是带着温度的成长邀约。 家校同行:教育是共同的修行 “其实许多有初中生的家庭都经历过‘孩子关门拒绝沟通’的困扰,不少家长朋友也曾因孩子成绩波动陷入焦虑。”成都市七中育才教育集团党委专职副书记叶德元在总结发言中温暖发声,“这些不是某个家庭的特殊难题,而是青春期的必然印记。”叶副书记特别强调,学校始终与家长并肩同行——感谢家长朋友们在调研中留下的宝贵建议,家长们提出的心理健康指导、亲子关系建设等需求,将成为下阶段七中育才“家长学校”的核心课题。 后期培训:构建成长支持体系 基于本次调研的深度分析,七中育才学校将打造分层式的线下“家长学校”课程:85%的家长关注心理健康领域,学校将开设情绪管理情景模拟的培训课程;78%的家庭期待亲子关系课程,学校将增加亲子沟通实战演练的培训课程;针对63%的家长提出的素质教育需求,学校将进行家庭教育项目式学习的指导。此外,学校还将定期推送线上家长学校,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包,用体系化支持为家庭教育续航。 家校共育:育才的坚守与创新 正如七中育才始终倡导的家校共生理念,教育不是独奏而是交响乐。在家校协同育人方面,育才始终走在探索的路上:通过三级家委会搭建沟通桥梁;在运动会、艺术节等活动中见证家长与孩子并肩奔跑的身影;持续多年开展“家长开放日”品牌活动,邀请家长走进校园感受教育温度;通过《育才家校公约》签订仪式凝聚育人共识;持续开展线上、线下的“家长学校”培训课程,提升家庭育人智慧。学校是厚实的土壤,家庭是阳光雨露,希望每个家庭都成为育才教育生态的有机组成。 这个半期,让家长们以新的视角走进教育:当孩子合上房门时,我们学会轻叩心门;当孩子成绩起伏波动时,我们选择静待花开。育才“家长学校”愿作每位家长的成长伙伴,一起携手穿越青春期的迷雾,共同聆听生命拔节的美好声响!(江蕾 通讯员 熊聪 袁旎 袁子婷) |
责任编辑:毛逸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