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教科院附中即将开办高中!全明星师资+绿色教育强势“出道”

发布时间:2025-06-30来源: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附属实验中学 作者:江蕾浏览量:6618

在成都,一面是主城区老成都的烟火气和厚重的历史底蕴;一面是新一线国际化大都市。

随着国际城南的经济持续腾飞,越来越多的优质教育资源落地南门“扎根生长”,尤其以“教科院系”为例。而在成都,学校名称带“教科院”的有20多个。别说新成都家长,很多老成都人都有点“傻傻分不清”了。

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附属实验中学书记、校长叶玲做客成都市广播电视台《熊猫家长会》直播间,接受闫芳独家专访。同时官宣即将在明年开办高中,作为高新区优质高中教育资源的有力补充。

20250630_134232_002.jpg

20250630_134232_004.png

作为省教科院的“独生子女”的四川省教科院附中又是一所怎样的学校?和其他的“教科附”比起来到底有什么特色?能够在创校之后一路开挂,迅速出圈?

这所位于成都高新区崇和三街999号的四川省教科院附中,创办于2021年,占地面积近60亩,硬件设施超一流。

是省级智库No.1的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携手成都高新区高起点、高品质打造的公办初中。

省教科院智库赋能

省教科院附中是目前四川省教科院开办的第一所学校,也就是大家理解的“独生子女”。这就意味着,这所学校能够最大程度享受到来自省教科院各方面的赋能和支持。包括:理念引领、顶层设计、教研领航、成果孵化和平台优势。

理念引领方面,叶玲书记介绍,省教科院附中依托省教科院,不办功利化的、短视化的、掠夺型的学校,做健康的、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着眼三十年的发展。

也就是说,省教科院附中培养的学生,是今天成绩好又全面发展、明天发展更好;而不是只弄学习最后也许中考还不错但已经殚精竭虑了;最糟糕就是当生活中只剩下学习后孩子反而厌学了。

其次,省教科院附中依托教科院的专家资源对学校进行顶层设计。学校成立教科院和学校的“院校联席会”并下设“博士工作站”和“教指委工作站”,定期到学校调研指导。

而这里的“教指委”是教育部指导专业委员会的简称,是教育部某个领域的国家级指导的最高学术机构。其权威性和含金量不言而喻。

办学至今,省教科院附中仅用四年,就取得了从国家级到省市级一系列的办学荣誉。

20250630_134232_007.png

在省教科院的高位引领下,省教科院附中构建了绿色教育的办学理念体系,以成为国内一流、中西部领先的示范性公立中学为远景继续前进。

20250630_134232_008.jpg

一流师资(全明星版)

2025年新初一的师资,可谓是“全明星阵容”。

20250630_134232_009.jpg

叶玲(左)

省教科院附中的“掌舵人”——叶玲书记,曾任职于成都家长心中的公办初中“白月光”“三小联中”之一的七中育才水井坊校区。

叶玲书记是全省基础教育界仅两人入选的“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也是四川省特级教师,在疫情期间上完全省七年级的语文课。

节目中,叶玲书记也透露,至今自己也会给孩子们上课,是一位专业性和责任心都极强的实力派女校长。

20250630_134232_010.png

分管教学的副校长易俊是四川省第五批卓越校长、成都高新区教育系统优秀青年干部、成都高新区优秀班主任。通过区教育局层层考试考上附中副校长这个岗位的,全区最年轻的中学副校长。东北师大的研究生,高新区每年去东北师大招聘时的金牌演说者。

20250630_134232_011.png

分管后勤副校长邓小林是全国优秀班主任工作室研究员、四川省中小学教师资格面试考官,也是高新区教育局负责后勤、安全保障专项工作8年多的成熟干部。

20250630_134232_012.png

分管学生工作的校务委员李丹来自七中育才教育集团,全国赛课一等奖、四川省“四有好老师”、成都市优秀青年教师、成都市优秀班主任。

而省教科院附中“教师天团”也是一支含金量极强的教师队伍。

教师荣誉方面来说,省教科院附中的教师中,有省级荣誉7人,2个省级领军老师,2个省级卓越校长,2个省特级,1个省“四有”好老师;市级学科带头人、优秀班主任等5人;区级学科带头人、优秀班主任等16人;且这里面有一半以上都是进校后获奖。

20250630_134232_013.png

这些老师中,有正高级教师1人,省特级教师2人,高级教师7人,研究生学历教师占比达到60%,学校教师平均年龄33岁,真正是年富力强,又有丰富教育经验的教师群体。

今年新初一的师资方面,叶书记透露,语文教研组长和新初一年级的组长是高级教师,省特级教师、省学科领军教师,市级学科带头人,高新区名师工作室领衔人。

叶书记还提到“我们是打团体仗、整体仗的”,强调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她认为最重要的是省教科院附中的老师具有“五心”即:爱心、耐心、细心、精心、童心。

“教育者必须有童心,能做‘孩子王’的老师才可能是好老师。”叶玲书记说。

除此之外教育教学研究是省教科院的主要职责,也是省教科院附中的重要优势。在办学之初,省教科院附中的目标就是能成为教学改革的示范校、教师培训的基地校和教科院教学成果的孵化基地。因此省教科院有许多省政府教学成果奖和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项目,如:群文阅读、英语分级群文阅读、传统文化教育、新课标背景下中考研究等。

20250630_134232_014.png

有省教科院的平台,省教科院附中的老师和学生能够有更多锻炼和展示的平台和舞台,能更多地参与到省级及以上的活动、比赛等。

在省教科院附中,每学期都会开放数次主题教研和课例研修活动。

省教科院附中的教师也会站上各级各类的教研平台做主讲的教师,每学期都有近20人次。承担起全省义务教育的领军学校有优质教育资源辐射引领的责任和义务。

20250630_134232_017.png

省教科院附中以“绿色教育”为特色,构建了绿色教育的办学理念体系。

那么,什么是绿色教育?

通俗地说就是拒绝乱卷,按教育教学的科学、按学生成长的规律来的低负担高质量的教育。叶书记表示,是做快时代的慢教育、AI时代科学与人文并重的教育、给孩子一生底气的教育。

在应试教育的思维固化下,我们总讲究效率,总把教育和考试之间画上等号。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随着人工智能的崛起,单单以书面考试成绩作为称量学生、衡量学校教育的话,就已经被抛弃在时代的洪流之外了。

要做到“绿色教育”,省教科院附中强调三个“中心”:即让学生站到课堂的中央、让学生站到校园的中央、让学生站到人生的中央。通过层层引领,让学生成为自己人生的主人。

人生是旷野,不是100米跑道!葆有好奇心、寻找热爱,给人生无限的可能,着眼三十年、着力三年,这才是省教科院附中想做的教育。

20250630_134232_020.png

“二三三四”构想解“小初衔接一题”

在小升初这条赛道上,省教科院附中很早就发现,学段衔接就像游戏里卡关的隐藏BOSS:学生像没装备的新手玩家,既缺学习攻略又少心理硬件;老师们手握秘籍却没发动技能,全靠学生闷头乱闯,适者生存;学校更像一座座孤岛,缺少互通。

因此省教科院附中的老师们在发现总结初中生的特点后,做出了“二三三四”小初衔接攻略。

20250630_134232_022.png

有的家长总觉得小初衔接就等于去培训班提前上初中的课,其实,这是严重的误解。衔接教育是有心理学、社会学的理论和研究作基础的,一定是指向人的成长的。

小初衔接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学习适应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而在这两种能力中,尤以社会适应能力更为重要。

省教科院附中的桥梁课程就是要搭建学段衔接之桥、从教师权威到学为中心之桥和从被动学习到主动成长之桥。

新中考来了,如何应对?

新中考的调整旨在让考试更贴近生活、更注重能力,并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可能家长们更关心的是考什么,而不是怎么考和怎么录取。

就“考什么”而言,简单概括就是:

1.强调素养导向,强化高阶思维,减少纯记忆题。

2.命题更贴近生活,增加与生活、社会实际相关的情境题,突出问题解决。

3.反套路。

20250630_134232_023.png

刷题是刷不出好分数的;试题结构、难度基本不变的情况下,试题的内容、命题的角度、材料的选择等却不断地变化。

叶书记在节目中说:“昨天的旧船票登不上明天的客船。用老旧的内容和教学方式是没办法应对成都的新中考,更没办法迎接未来更复杂的生活。”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一直在强调走正确的、科学的教育道路,做‘绿色教育’,做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因为只有这样,孩子们才会永远拥有登上新时代浪潮客船的船票。”

在省教科院附中,教≠学;教学的意义不在于应考,不在于具体知识,而在于热爱学习、学会学习、终身学习。升学是教育的社会功能,不是教育的本质。

省教科院附中的教育指向的是做自己成长的主人、教学指向自主学习。省教科院附中主张“绿色课堂”的课堂样态:轻负优质、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具体知识是很有可能遗忘的,但是如何学习知识,如何运用知识,这才是一辈子的。

轻负优质的绿色课堂呈现出以下样态:培养提问能力;培养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20250630_134232_026.jpg

20250630_134232_027.jpg

这样的学习方式在世界先进国家以及我国的发达地区已经在这么做了,省教科院附中也做了四年了。

这几年的改革实践,省教科院附中的课改得到业内认可,学生也非常喜欢作主人、思维开放活跃的课堂。在今年新鲜出炉的高新区赛课中,省教科院附中的一等奖获奖比例是78%。

比分层教学“更优解”的量身定制

面对摇号而来的生源参差不齐,导致不同学习力的孩子学习进度不同的问题上,省教科院附中提出了“三个关注”“四种私人定制”。

这是四年办学中,省教科院附中在暂时没办法小班化的背景下,探索出来的相比分层教学的“更优解”。

20250630_134232_028.png

三个关注是:

一关注原认知、关注兴奋点和困惑点。引导学生认识自学的重要性并指导学生如何自学,然后以学生的发现和疑问作为教学的起点。

二关注认知发展,给予表达机会,促进人际沟通。一个开口说话的学生,会在同伴反馈中修正逻辑;一个发表观点的孩子,会在集体共鸣中找到价值认同。所以,省教科院附中非常重视孩子们在课堂上的动手动口动脑,尽量不让每个孩子成为课堂上“沉默的羔羊”。

三是关注不同发展不同需求。

四种私人定制是:

一是指向生命自觉的成长指导。学习不是目的,成长才是;就像考试不是教育的目的,人才是教育的目的一样。学校会在通过理想信念教育调动孩子的内驱,并指导孩子制定长期、中期、短期的成长目标,撰写以学期为单位的成长规划;同时,一个学程结束时从多维度进行学习自评。让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自身成长的主人。

二是分层走班课,实现不同能力层级学生的学科巩固或学科提升,通过模块课、适性育人课、精品社团课实现学科的扩展。

三是定制学习菜单。即“一人e本”,这是基于孩子一段期间的学情数据为他们量身定制的个性化的错题集+补教练习。学校会分析孩子学习的最近发展区,对错题进行分类筛选。并根据薄弱知识点精准推送相应的变式练习(名校新题),共同形成一本练习册。

四是研发“私房菜”。根据学生学习的难点和学科的重点研发微课,给需要的学生随时取用。

20250630_134232_029.png

省教科院附中的教学主体建筑俯瞰呈“非”字型结构,六栋楼房彼此联通,又相对独立。所以在大太阳和下雨天的时候,学生从校门进校后可以不被日晒雨淋。

学校于明年9月1日开办高中部,学生宿舍全新,直接领包入住。学校食堂也是于2024年八月底才完成品质升级工程,现能容纳1200余名师生同时就餐。

食堂菜品也是三周不重样,而且严格按照中小学生膳食标准的最高标准进行营养搭配,会根据孩子们的口味进行合理调整;基本上每两周创新菜品,厨师每学期要进行厨神争霸赛;最重要的是荤素菜可以无限“续杯”“续碗”,管饱不浪费!

20250630_134232_031.png

那这所学校究竟如何才能读?

省教科院附中属于中和片区,按照往年的惯例,学校将采取多校划片,摇号入学的升学模式。

成都高新区中和小学、成都高新区行知小学(成都师范银都紫菀小学)、四川师范大学附属高新区菁蓉小学、成都师范银都紫藤小学这4所单设小学的符合条件的毕业生,可通过多校划片电脑随机录取的方式,通过小摇号入学就读。

20250630_134232_032.jpg

高新区其他符合政策的同学也可通过“小小摇号”进入省教科院附中就读。(江蕾)

责任编辑:毛逸舟

微信长按扫描二维码后分享

二维码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