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逐艺!成大附小“星光好老师”陈燕秋以微光点亮美学苍穹
发布时间:2025-07-03来源:成都大学附属小学 作者:赖波 通讯员 赵金艳 陈燕秋浏览量:2120
她,是艺术星河中温润璀璨的星星,以微光点亮美学苍穹。 她,做遨游艺海的掌舵者,以画笔为舟,于色彩的海洋里破浪前行。 她,如精雕细琢的匠人,蜿蜒的线条、跃动的色彩都凝结成对生活的点滴哲思。 她,似跨界融合的魔术师,令数字光影在银幕上翩跹成画,将生态警钟铸成震撼雕塑,搭千年非遗与现代创意模型。 她,化信仰为引航的灯塔,以党员初心践行使命担当,以志愿服务播撒艺术火种,在公益之路上镌刻奉献足迹。 成都大学附属小学本期“星光好老师”:一位“跨界逐艺的追光教师”——陈燕秋。 新课标下的美育探索——精雕细琢的匠人 陈燕秋老师始终以艺术课程标准为行动指南,将核心素养培养融入教学实践,她以教材为基,凭借丰富的创意灵感,带领学生在艺术世界中自由翱翔。她十分注重情境创设与项目式学习的实践:在设计应用单元《我的小天地》,她大胆创新,将教室打造成“家具设计展厅”,让学生分组扮演“小小设计师”“小小建筑师”的角色,从空间色彩的科学规划,到软装饰品的巧妙搭配,学生通过团队协作完成设计方案,学生不仅掌握了色彩理论知识,更提升了团队协作与问题解决能力;同时她借助信息技术手段,让学生直观感受设计应用到生活,实现了艺术创作与科学技术的深度融合。 核心素养培养融入教学实践家具设计展——《我的小天地》 学生在艺术世界中自由翱翔 AI赋能下的跨界融合——百变魔术师 (一)游你定格·数字光影绘童心 她善于将前沿数字技术融入课堂,成立了“游你定格”工作坊,带领学生在虚实交织的艺术世界中探索创作的无限可能。数字光影不再是冰冷的代码与数据,而是化作灵动的画笔,在银幕上编织出绚丽多彩的蓝图。她引导学生将个人经历转化成可视化的艺术作品,耐心指导学生梳理故事脉络,用铅笔在画纸上勾勒分镜头草图,将生活中的点滴感悟转化为富有感染力的画面语言,待故事框架搭建完成后,她引入数字绘画软件,教学生运用数位板为角色赋予鲜活姿态,为场景增添细腻光彩。 学生将个人经历转化成可视化的艺术作品 学生将生活中的点滴感悟转化为富有感染力的画面语言 如何将平面绘本“活化”是她多年来一直在思考和实践的教学问题。她巧妙利用智能手机配合专业拍摄软件,指导学生通过逐帧拍摄、细微调整角色位置,让静态画面产生动态叙事效果。学生们不仅学会了构图、运镜等基础影视知识,还掌握了后期剪辑、音效添加等数字技能。一个个充满童趣与创意的定格动画在银幕上精彩呈现,那些成长中的欢笑与泪水,都化作跃动的光影,诉说着属于学生们的独特经历。 学生用智能软件为作品上色 学生用智能软件剪辑影片 (二)跨界搭建·解码雪山公园城 为了让学生深入了解“成都·雪山下的公园城市”,她创新设计“超级搭建”生态环保项目。项目打破学科壁垒,融合城市规划、建筑设计、艺术美学、历史文化等多学科知识,以沉浸式教学激发学生探索热情。 雪山下的公园城市——《白蝶冰湖公园》立体纸艺模型搭建 她精心设计了涵盖创意构思、趣味游戏、小组研讨、成果展示等多元环节,引导学生突破思维定式,开启知识探索之旅。学生们充分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灵活运用卡纸、塑料、KT板、高密度挤塑板等材料,通过切割、拼接、穿插等工艺,将生态环保、科学技术、艺术等元素巧妙融合,生动再现创新生态之美。这些作品不仅是学生创意的结晶,更传递出守护生态环境的美好愿景,呼吁公众共同参与环境保护行动。 《白蝶冰湖公园》展示讲解现场 《冰卫星探测基地》模型 《生态从游桥》模型 参与各项环保行动 呼吁公众共同参与环境保护行动 (三)千年非遗·古今中外扬文化 她以二十四节气——冬至非遗文化为载体,创新构建了“五课三阶段”国际理解教育课程体系。通过基础课、技能课、实践课、传承课、融合课将传统艺术融入中外人文交流实践,引导中外学生沉浸式体验,以冬至的文化源流与数字化手段激活非遗基因,实现传统文化的创新转化,在互融中深化文化理解与认同。 非遗冬至文化海报 中外云课堂交流现场 冬至传统文化的创新呈现 信仰引领下的公益坚守——艺术播种者 作为一名党员教师,她始终笃信“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自2013年起,她躬身践行志愿服务精神,累计参与各级各类志愿活动近百场,服务时长长达900多小时。从关爱自然守护绿水青山,到帮扶弱势群体传递温暖。从挽袖献血延续生命希望,到爱心义卖点亮多彩生活,再到酷暑奔赴偏远郊县支教,用知识浇灌梦想。她以实际行动诠释着党员的责任与担当,在清除污染、保护环境等公益领域留下坚实足迹。谈及志愿初心,她深情表示:“每一次伸出援手,收获的不仅是帮助他人的满足与幸福,更是触及心灵的无限感动与温暖。” 公益行动——帮扶弱势群体传递温暖 公益行动——爱心义卖现场 公益行动——党员志愿者授课现场 公益行动——党员志愿者授课现场 成都晚报特别报道 从三尺讲台到公益天地,她以多元的艺术视角、创新的教学理念和炽热的奉献精神,在不同领域绽放光芒。她如同一束光,照亮学生探索艺术的道路,点燃孩子们对美的追求与热爱;又如一座桥,连接起传统与现代、艺术与生活、公益与责任。在艺术教育的路上,她始终保持着跨界逐艺的热忱,以匠心育人,用行动践行初心,持续书写着属于自己的教育华章。(赖波 通讯员 赵金艳 陈燕秋) |
责任编辑:易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