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汉县黄石中心校:大学生实践团赴江苏茅山红色基地实践

发布时间:2025-07-29来源:宣汉县黄石中心校 作者:通讯员 任柏瑞浏览量:3155

茅山红色基地的实践背景深厚而多元。作为苏南抗日根据地核心,1938年新四军在此创建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留下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旧址、韦岗伏击战纪念碑等众多遗址,见证了军民浴血奋战的历史。这里孕育的“茅山精神”,以坚定信念、军民团结等为核心,是革命精神的重要分支。新时代下,基地成为传承红色基因的关键平台,通过实地参观等实践活动,让参与者直观感受历史,深化理想信念教育。同时,红色文旅融合模式既助力地方发展,又让革命精神在鲜活体验中代代相传,为爱国主义教育和立德树人提供了生动载体。

图片1.png

先走进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旧址,不大的院落里,作战室的木桌上摊着泛黄的苏南地图,红铅笔标注的伏击路线仍清晰可辨。讲解员会指着墙角的煤油灯说:“当年陈毅同志就是借着这点光亮,写下《茅山抗战》的诗篇。”触摸着斑驳的木门,仿佛能听见深夜里将领们压低声音讨论战术的回响。转至纪念馆,玻璃柜里陈列的物件最动人:一双打满补丁的布鞋,是通讯员在雪地里送信磨破的;半块生锈的弹壳,来自韦岗伏击战的战场。配合循环播放的老兵访谈,能真切感受到“军民共饮一江水”的鱼水情——百姓把仅存的口粮塞给战士,战士们用鲜血守护村庄。午后到韦岗伏击战纪念碑下,站在当年的伏击阵地上,听讲解员还原“枪响密林,歼敌夺械”的瞬间。风穿过树林时,仿佛还带着当年的硝烟味。最后在纪念广场,看小学生们向纪念碑献花,老党员在党旗下重温誓词,不同年龄层的身影交织,恰是“红色基因代代传”的生动注脚。

图片2.png

茅山红色基地的实践活动,对学生、青年与社会各有深刻影响。对学生而言,课本里的历史在旧址、文物中变得鲜活,磨破的草鞋、泛黄的家书让他们直观感受先辈奋斗不易,厚植家国情怀,埋下“强国有我”的种子。对青年来说,先辈们坚定信念、勇于担当的故事,能校准其人生坐标,将个人成长与时代责任相连,化为面对挑战的勇气。于社会而言,实践活动凝聚起“团结奋斗”的共识,从军民鱼水情中汲取协作智慧,社区强化共建意识,为社会发展注入持久精神动力。这场跨越时空的对话,让红色基因转化为不同群体的前行动力。(通讯员 任柏瑞

责任编辑:归档

微信长按扫描二维码后分享

二维码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