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机幼:至乐分园开展课程故事讲述大赛

发布时间:2025-07-23来源:乐山市实验幼儿园 作者:浏览量:2668

近日,乐山市实验幼儿园至乐分园开展课程故事讲述大赛。此次大赛旨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教师们以叙事方式,讲述儿童在主题活动、自主游戏、生活环节中的真实经历。

课程故事是幼儿教师通过记录、回忆、整理、归纳、筛选幼儿园课程实施中真实发生的有意义的课程事件,通过叙述表达一定主题及反思而形成的叙事文本,反映着教师对自己即时的、有目的的教育实践的反思。

教研解读指出,有意义的课程故事需要具备三个基本条件:真实性,即课程故事中的事件是课程实施中的真实事件;故事性,即具备故事的基本要素(主题、事件、人物、环境),且具有幼儿深度学习的层次和亮点;反思性,即课程故事应包含教师的专业剖析与反思。

图片6.jpg

教师在课程故事中以儿童主体为视角,尊重幼儿的兴趣、需求和能力发展。蔺老师讲述的课程故事《发条小动物的赛道探险之旅》、邹老师的《高速成长旅途》、李老师的《城市・建造梦》、王老师的《魔尺修复行动》,都在自主游戏、生活环节、学习活动中体现出儿童是学习的主动参与者。《小小建筑师的高楼梦》中,小班幼儿在积木区拼搭积木,郭老师关注幼儿兴趣、激发幼儿内在思考,促进其动作发展、垒高技能、语言表达等能力纵深发展,最终幼儿实现 “高楼梦”。《哇塞的小孩》是关于小班 “分离焦虑” 的故事,邓老师关注幼儿哭泣,讲述幼儿第一次与父母分离、面对集体生活挑战,最终适应幼儿园生活、建立稳定关系的过程,让在场教师从不同视角读懂儿童的情感需求。

课程故事的生成基于儿童真实的需求,教师在日常观察中捕捉儿童兴趣、设置弹性课程框架,在课程实施中赋权儿童深度参与并持续探索。罗老师分享的《与泡泡撞个 100 分》、马老师的《蓝白之间的成长密码》、王老师的《一个跟着一个走》、胡老师的《水果 “大探秘 “》中,孩子们在问题中,用多元表达方式实现深度学习。《未来城市的创生》中,大班幼儿展开《未来城市》设计研讨,自主选择同伴讨论并设计图纸,分为地基小队、建筑小队和绿化小队,在合作实验中调整 “未来城市”,在创新中感受对称美和乐高积木的稳定性。

以儿童兴趣与问题为线索的课程故事中,教师在师幼互动中把握教育时机,启发儿童深入探究。李老师分享的《我们真的开了一家超市》、陈老师的《水果城堡变形记》、刘老师的《AI 赋能・一场奇妙的动画之旅》等,体现出教师的教育视角和眼光,整合身边资源,在课程故事中剖析儿童的学习。《垒高到参天而立的奇妙探索》中,小班谢老师基于儿童在班本课程探索中发现的 “怎样将高高的、弯弯的纸杯变得更加稳固” 这一问题,记录儿童的情绪变化、搭建经验、解决问题的深度学习过程。《AI 赋能・一场奇妙的动画之旅》中,中二班着眼于班本课程,发现儿童讨论身边的 AI 项目,教师更新专业短板,和儿童共同探索通过 AI 技术让自制绘本动起来,儿童在操作中体验 “声音魔术师”“图画预言家”“表情名侦探”,在学习中拉近与科技的距离。

通过本次课程故事讲述大赛,教师们着眼于儿童的日常活动,用文字传递 “蕴藏教育价值与深度的学习故事”。教师在分享与学习中,感受课程故事的弹性与灵活性,突出儿童的主体地位,参与交流与评价,促进自身专业成长。

责任编辑:李芮

微信长按扫描二维码后分享

二维码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