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牛区职业教育“深化产教融合 服务立园满园”专题研讨会在洞子口职高举行
发布时间:2025-10-30来源:成都市洞子口职业高级中学校 作者:翁玉华浏览量:1974
为进一步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探索产教融合新路径,10月24日,成都市金牛区职业教育“深化产教融合 服务立园满园”专题研讨会在成都市洞子口职业高级中学校(以下简称:洞子口职高)举行,研讨会汇聚了市、区教育行政部门,科研机构、高校、产业园区及企业代表共同探讨中职学校与企业协同育人的新路径。 会前,与会领导专家实地走访了洞子口职高数控实训基地。在产教融合中心,学生们正在企业导师指导下操作设备,师生共同研发的直线导轨等产品已获多项专利并实现产业化应用。这种将课堂搬进车间、教学融入生产的模式,生动展现了学校产教融合的实践成果,学生生产的合格零件可直接供合作企业使用。
会议以“深化产教融合 服务立园满园”为主题,聚焦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对技术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近年来,金牛区三所中职学校在先进制造、轨道交通、低空经济、现代商贸、数字文旅等产业领域积极推进专业升级和校企合作,超过90%的专业实现了与金牛“五个半城”重点企业对接,联合高校为区域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人才支撑。
财贸职高、洞子口职高党委书记李强主持活动
区教育局副局长、区人民政府总督学阳莹艳致辞 现场,校企签约环节成为亮点。金牛区区内中职学校与四川省长江集团有限公司、四川弘宇博道科技有限公司、四川世纪华荣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签署合作协议,内容涵盖共建实训基地、联合开展“订单班”培养、师资互聘、成果转化等。校企双方表示,将通过项目化教学和企业实践,让学生在真实产业场景中学习成长,同时邀请产业导师参与教学设计和实施,实现人才培养与技术创新的双向赋能。
在专题发言环节,多位中职学校校长介绍了学校在推进产教融合、服务地方经济方面的实践案例。洞子口职高校长朱清平在汇报中介绍,学校十年来持续深化产教融合,自2015年“引企入校”设立“校中厂”起步,先后探索了现代学徒制、订单班等模式,成功培养学生并获得多项国家专利。如今,学校已进入以“产学研用”为核心的“四年融合”新阶段,通过与企业共建实训研发中心,串联数控、电商、物流专业链,旨在破解教学与产业脱节难题,实现育人方式深刻变革,目标建设成为四川省高水平产教融合基地。
四川大学教授罗哲在点评中表示,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于深化产教融合,实现产业链与人才链的协同发展。他指出,职业教育必须紧密对接区域产业需求,通过“引企入教”、共建研发平台、共享技术资源等方式,打破人才培养与产业实践脱节的壁垒,从而形成“人才链支撑产业链,产业链集聚人才链”的良性循环,最终有效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
财贸职高党委副书记、校长成强在汇报中表示,学校在四十余年职业教育发展中,深耕产教融合,历经“试点探索—模式创新—体系成型”三阶段迭代,形成“四维协同”特色模式,通过精准对接区域产业需求,建设现代餐饮、智慧商贸、数字技术三大专业集群,实现教学与产业场景深度融合,未来将持续深化园区合作,为区域产业发展赋能。
成都市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文春帆表示,深化产教融合是彰显职业教育类型特征的关键所在。她指出,真正的产教融合并非简单的校企对接,而是产业与教育两大领域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与深度融合,其终极形态应是“产学研用”一体化。为推动这一进程,她希望:一是优化融合载体,积极建设产业园区与实践基地;二是创设有效机制,激励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三是强化行业指导,发挥其在战略规划与标准制定中的关键作用。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大学招就处副处长谢长城分享了校企联动提升就业指导实效的经验,学校通过深化产教融合,精准对接航空产业需求,与成飞、中国航发等头部企业共建订单班,依托科研项目组织学生参与关键技术攻关,运用数字化手段实施精准就业指导,有力支撑了航空强国战略实施。
四川弘宇博道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宋林杰则从市场视角阐述合作带来的双赢成果。他提到,为破解智能制造领域技能人才短缺难题,四川弘宇博道科技有限公司自2024年起与洞子口职高建立深度战略合作,共建“直线传动研发中心”与产教融合人才培训基地。未来计划共建更高水平的智能制造产教融合中心,加大核心部件研发,并引入沿海技术团队,为成都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等重点产业提供自动化解决方案,深化产教融合以赋能区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市教科院党委委员、职成与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高瑜对最新产教融合育人政策进行了权威解读。她指出,面对产业智能化、绿色化与融合化发展的新趋势,以及职业教育高质量、少子化与中高本一体化发展的新背景,区域产教融合正呈现从“单点校企合作”向“园区化空间协作”的显著转变。她表示,中职学校应主动适应这一变革,通过聚焦优势专业集群、对接重点产业链、依托园区资源平台,系统构建“园区为载体、中高一体为路径”的育人新生态,从而在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中实现职业教育的内涵提升与模式创新。
随后,在圆桌论坛环节,金牛国投集团产投公司副总经理盛平解读了金牛职教园区产教融合项目建设思路,校企合作建设实训基地、技术研发中心和校企合作空间等,推动园区从“空间建设”向“产业赋能”转型,实现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
荷花池国际商贸产业园管委会项目部调研员童剀表示,该园区作为国家级外贸转型基地,正聚焦数字化平台经济建设。建议职业院校围绕工业电商、汽车供应链等新兴领域开展专业共建,通过“园校互通”机制将产业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共同培育数字经济时代的技术技能人才。
四川省长江集团有限公司产教融合部部长尚雪现场提出三项合作诉求:希望在产教园区落地比亚迪产业实训基地,共建人工智能产学研示范基地,并联合开展文创IP开发项目。企业方强调将依托集团在荷花池建设的数字商贸园区,与院校共同构建“教学-研发-孵化”一体化培养体系。
成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工程学院副院长张明月分享“学院一园区”合作经验,通过派驻干部驻点园区,实现专业群与产业链精准对接。该校与洞子口职高合作的“3+2”中高贯通培养项目成效显著,建议进一步加强学生产业实践能力培育,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衔接。
四川开放大学教授吕晨钟表示,职业院校应加快从“学历教育”向“社会服务”转型,重点开拓企业员工培训市场。建议建立多部门联动的政策支持体系,借鉴浙江上海等地经验,将职业培训打造为院校发展的新增长极。
区教育学会副会长刘仲文提出“出专业-强专业-破专业”的递进发展路径,强调职业院校既要聚焦区域优势产业建设核心专业,也要突破地域限制对接更优质产业资源。建议建立跨区域校企合作机制,实现专业建设与产业升级同频共振。
蓉桦律师事务所首席合伙人、法律专家冉桦从政策合规角度建议:职业院校应聚焦细分领域打造特色专业群,建立中高本贯通培养机制,同时用好履职尽责免责政策,在产教融合实践中勇于创新突破。
区教育局副局长(挂职)王冠蒽在产教融合研讨会上表示,高校应与中职、高职院校深化合作,共同探索教育链与产业链融合路径,主动服务“立园满园”战略,构建高校-职校协同发展新模式,为区域产业升级提供人才支撑。
区教育局党组成员,区教科院书记、院长张有财指出,作为区内教科研服务单位,将持续为职业教育提供课程建设、课题研究和智慧教育等支持。他表示,三所职校在劳动教育、职业体验等方面为基础教育作出的重要贡献,未来将进一步加强职普融通的实践探索。
区教育局副局长、区人民政府总督学阳莹艳表示,将以此次研讨会为契机,持续深化校企协同育人,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完善现代职教体系建设,让职业教育有效助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为成都市建设教育强市、产业强市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会议尾声,市教科院党委委员、副院长谭文丽提出四点启示:一要创新产教融合体制机制,构建“决策-执行-监督-服务”四层治理结构;二要动态优化培养体系,推进中高本贯通培养;三要促进技术协同与成果转化;四要彰显地域特色,推动“熊猫出海”等国际化项目,最终实现产业满园与人才满园的双赢目标。
市教育局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处处长、一级调研员刘科表示,金牛区中职学校紧密对接区域产业发展需求,通过动态调整专业设置、深化校企合作,聚焦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主动服务“立园满园”,对构建产教融合新范式,促进职教高质量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值得关注的是,金牛区正以“立园满园”战略为牵引,推动职业教育深度融入区域产业布局。依托金牛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荷花池国际商贸城产业园区、国宾文旅产业园区等三大园区,以及金牛国投集团等平台公司,正加快构建“园区—学校—企业”三位一体的产教融合新格局,让专业建在产业链上、课堂开在企业里。
参会人员合影留念 同时,金牛区积极推进智慧职教体系建设,打造“职教数字中台”,整合政、企、校、研多维数据资源,构建教育服务产业、数据赋能发展的信息化平台。通过虚拟仿真、AI辅助训练和在线课程建设,学校实现了教学场景的智能化与产业对接的精准化,为区域产业转型提供持续的人才支撑。 除了服务产业,金牛职教也注重服务民生。财贸职高、洞子口职高、成医附校依托川菜文化、医养健康、早教护理等专业,积极开展技能培训等社区服务与志愿活动,让学生在学习技能的同时参与城市生活服务,增强教育成果的社会温度与现实价值。(翁玉华) |
| 责任编辑:毛逸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