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室联中蜀华分校研学时行课程正式开课

发布时间:2018-05-16来源:四川教育新闻网 作者:贾元东 通讯员 刘静浏览量:3651

5月15日,石室联中蜀华分校“抢作长安客,往来竞少年”研学时行课程正式开课。

本次研学时行课程隶属于蜀华在研区级课题“典·时”课程体系中的德育课程,也是学校小初衔接项目班的必修课之一。学校希望通过这样的课程,能够加深学生对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的理解和认同,增进学生多不同文化背景的理解和包容。力争做到游学内容课程化,课程设置专题化,专题内容学科化。

成都高铁站合影

为了保障该课程的务实高效,石室联中蜀华分校德育处与衔接项目班的学科教师们多次会晤,共同制定出游学时行课程的前置课程;定制《研学手册》;举行行前动员大会,给每个学生都分配了任务。

本次研学分别设置了历史、诗歌、美术、地理、美食、建筑、语言七门分课程,由学生自主抢课,由学科老师担任领队。

15日早晨,项目班的学生和领队老师们集结完毕,坐上和谐号奔向西安。3小时50分钟后,全员到达西安北。在唐朝,四川至长安的全长2000里的“荔枝道”,靠接力传递,最快需要三天。

西安北站合影

接着,大家就按照研学路线进行了马不停蹄的修行……

学生绘制的研学线路图

“今天我们去了大雁塔,是玄奘法师去印度求教5年归来后,当时的皇帝为他建的……”美术组的刘怡岚同学这样记录。

刘怡岚同学记录

地理组的邱歆越同学非常认真地把车票粘贴在记录本上,还将路过的所有文化经典都作了记载。

邱歆越同学日记

导师们也参与进来,与西安已暌违三十年的黄硕老师带队建筑组,他便捕捉着古建筑的美感。

同时,美术组的罗锦同学正在专注地完成她的现场作业……

美术组同学现场习作

诗歌组的同学则在慈恩寺里的玄奘纪念堂里流连忘返。

“车窗外,大雁塔偏着头,略有疑惑地从围墙中探出头来悄悄打量着我们这群年轻客人,它从灭佛浩劫中活下来,却又因草木撑裂而崩塌,后来被人赋予了一个更坚固朴实的外体,如今身影还是日渐佝偻,世事无常,也许它已经习惯了吧。”诗歌组的侯新蕾同学有感而发道。

夕阳的余晖中,历史组的同学们与大雁塔依依惜别。这座经历了四次改建的佛塔把历史厚重的身影镌刻在了少年们的心中。

部分小组合影

接下来,大家将前往兵马俑等胜地学习。贾元东 通讯员 刘静)

责任编辑:四川教育新闻网

微信长按扫描二维码后分享

二维码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