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指挥家走进新川外国语学校,唤醒孩子们“和声里的生命”

发布时间:2025-11-07来源:新川外国语学校 作者:赖波浏览量:3028

“原来我们的声音,可以这样有力量!”

11月6日,在新川外国语学校维也纳歌剧院,一名刚接受完指导的合唱团女生,眼睛发亮地说出这句话。亲自指点她和小伙伴的,是来自德国的世界顶级指挥大师贡特·贝格尔教授。

这不是一堂普通的音乐课,而是一次“唤醒音乐里的生命”大师课。贡特·贝格尔教授用手势、眼神和充满感染力的示范,让新川外国语学校乐团的孩子们,对音乐的生命力有了新的理解。

image1.jpg

贡特·贝格尔教授指点学生乐团

image2.jpg

管乐团演奏

“要听见彼此,而不只是听见自己”

“让每个声部,都有自己的心跳。”6日下午,这位蜚声国际乐坛的指挥家、音乐教育家,与四川省文化馆副馆长、小提琴演奏家涂佳一起,来到新川外国语学校,与师生们展开了一场深度而温暖的艺术交流。

当学生管乐团奏响《国王出游》,当小学部合唱团唱起《知足》,当初中部孩子们演绎《音阶歌》,贡特·贝格尔教授三次走上舞台,走进孩子们中间,俯下身来倾听。

image3.jpg

亲身示范

“这里,长笛再轻一点、架子鼓高一些……”

“孩子们,你要听见彼此,不只是听见自己。”

他的手指轻轻挥动,孩子们的声音就像被施了魔法——从整齐却平淡,变得立体而动人。

从管乐团的激昂演奏,到合唱团的纯净和声,从音准、气息的调韵,到声部配合和情感表达,贡特·贝格尔教授细致入微地进行讲解和亲身示范,让孩子们感受到了音乐背后的严谨与温度。

image4.jpg

贡特·贝格尔教授亲自指点

image5.jpg

《音阶歌》合唱

从“唱准音符”到“唤醒生命”

语言的尽头,是音乐的开始。特别打动人的是,贡特·贝格尔教授不仅教会学生们如何唱得更准,更引导他们理解“为什么这样唱”——如何在《音阶歌》中感受声部的和谐之美,如何在《知足》中体会音乐情感的流动。

“当每个声部都与独特的情感相结合,乐章的生命力便得以焕发。”这正是贡特·贝格尔教授一直秉持的音乐教育理念。

image6.jpg

受聘学校乐团名誉指导教师

image7.jpg

亲自指挥

新川外国语学校校长张峰在致辞时表示,贡特·贝格尔教授的到来,让孩子们亲身感受大师风范,在心中播下更高远艺术理想的种子。不仅为学生们打开了通往德国音乐文化的一扇窗,也为教师们带来了国际前沿的教育视角,是一次中德文化“美美与共”的生动实践。

当天,贡特·贝格尔教授欣然受聘,担任学校乐团“名誉指导教师”。

“音乐是通往多元文化的护照”

在随后的“音乐教师沙龙”中,贡特·贝格尔教授与音乐教师们展开专业对谈,聚焦音乐教学法、合唱团训练等核心课题。他强调:用音乐促进学生了解多元文化,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音乐教学中,要多让学生们感受蕴含在音乐中的有趣情感。”

贡特·贝格尔教授分享了一个动人的细节:他曾指导乐团孩子演唱中国民歌《茉莉花》,让德国小朋友震撼于中华文化的优美。这也是他的名言:音乐是通往多元文化的护照。

image8.jpg

贡特·贝格尔教授跟老师交流

小提琴演奏家、四川省文化馆副馆长涂佳也对学校乐团发展提出了建议,她鼓励老师们对乐团进行分层式训练,鼓励同学们定下目标,“先靠近光,再成为光。”

image9.jpg

省文化馆副馆长涂佳引导学生感悟音乐之美

新川外国语学校音乐老师宋皓洋很感慨,他说,平时更多注重技巧,而贡特·贝格尔教授教会孩子们如何感受情感和音乐里的生命。他让孩子们明白,音乐不是冰冷的符号,是有呼吸、有温度的语言。

“贡特·贝格尔教授高水平的面对面指导,也激发了学生们对音乐的热爱和更深层次的理解,激励老师们不断更新自己的音乐教育理念和方法。”宋皓洋说道。(赖波)

责任编辑:周钰

微信长按扫描二维码后分享

二维码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