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社协同育人!成都十一中特邀专家为家长答疑解惑

发布时间:2025-11-05来源:成都市第十一中学 作者:李林 通讯员 万轶浏览量:3036

为深化家校共育理念,提升家长科学育儿能力,2025年10月31日,成都市第十一中学联合青羊区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在小关庙社区的协助下成功举办了“智慧父母学习沙龙进社区”活动。本次活动以“初中生的学习动力如何提升”为主题,特邀四川省总工会特聘心理专家、四川省教育厅融媒体中心的心理顾问胡东海老师担任主讲,为家长们带来了一场互动性强、富含实操方法的高质量亲子教育沙龙。

“我们常常问孩子‘你今天学到了什么’?却很少问‘你今天快乐吗’?”胡东海以一句发人深省的提问,开启了青羊区智慧父母沙龙活动。活动现场座无虚席,家长们在全神贯注中反思、在会心一笑中领悟。

破冰互动

逢水抓手,打开心灵的窗

活动伊始,胡东海组织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逢水抓手”心理游戏。游戏过程中,笑声和惊呼声此起彼伏,原本陌生的家长群体迅速拉近了距离。

20251104_205034_106.jpg

探寻学习动力

情绪表达比成绩更重要

“影响孩子学习动力的因素有很多,但最根本的是他们是否感受到被理解和被关爱。”胡东海指出,当前不少家长过度关注孩子的学业成绩,而忽视了他们的情绪状态和心理需求。成就动机是学习者克服困难达到较高成就的意愿。然而,当孩子面临学业压力时,往往会产生厌学情绪。厌学不仅表现为对学习的负面情绪,还可能导致身体不适,如恶心、头晕、脾气暴躁等。“家是讲爱的地方,不是讲道理的地方。”胡东海强调,当孩子表现出学习动力不足时,批评和说教往往适得其反。家长应当创造安全温暖的家庭环境,让孩子敢于表达情绪,才能从根本上激发学习动力。

20251104_205034_108.jpg

真实案例分享

面对校园困境,关爱是最好的良药

在活动的互动环节,胡东海询问“是否有家长曾面对孩子在学校遇到困难的情况”时,一位母亲分享了她的经历。“女儿小学时曾遭遇同学造谣和孤立,那段时间她变得沉默寡言,甚至不愿去上学。”这位母亲回忆道,“我第一时间注意到了她的情绪变化,没有急于追问,而是通过谈心询问具体原因,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这位母亲没有简单地告诉孩子“别理他们”或“告诉老师”,而是先共情孩子的感受:“妈妈知道你现在很难过。”她鼓励孩子释放情绪,然后积极与学校沟通,要求学校仔细核查,同时营造安全的校园环境,最终帮助孩子逐步走出阴影。胡东海高度赞扬了这位母亲的做法:“这正是应对孩子心理问题的典范——先观察情绪变化,再共情让孩子释放情绪,最后提供坚定支持。”面对校园欺凌,家长需要优先安抚孩子情绪,做孩子的后盾,避免指责或过激报复。

20251104_205034_109.jpg

三大错误教育方式

你是哪种类型的家长?

胡东海结合案例,指出了三种常见的错误教育方式:情绪失控型父母容易因小事发脾气,让孩子处于紧张和恐惧中;强势控制型父母要求孩子绝对服从,忽视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贬低型父母则习惯于通过贬低和比较来“激励”孩子,严重损害孩子的自尊心。与此相对,权威型父母既有规则又有灵活性,他们和蔼、接纳孩子、给予指导,在控制孩子不良行为的同时也给他们发言权。“父母共同参与教育,有严格有宽松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胡东海表示,父母应该成为孩子的“脚手架”,提供适当的帮助,设计适当高的标准并鼓励他们寻求挑战,表扬他们取得的成绩。

20251104_205034_115.jpg

读懂青春期

叛逆是成长的必经路

活动尾声,胡东海分享了青春期的心理特点。他提醒家长,应当给予孩子适当的自主决策空间,在安全边界内允许他们练习自主选择,这有助于培养其责任感和判断力。青少年时期是心理发展的关键阶段,个性形成、人生观、价值观的确立都与这一阶段的教育密切相关。面对焦虑与抑郁等心理问题,家长和学校需要共同努力,为青少年提供一个健康、和谐的环境。沙龙活动结束后,多位家长表示受益匪浅。

活动在热烈的掌声中落下帷幕,但家校共育的旅程才刚刚启航。这场活动不仅传授了方法,更点亮了理念——教育的真谛不在于塑造,而在于唤醒;亲子关系最美的状态,不是掌控与服从,而是陪伴与共同成长。携手同心,以理解代替说教,用共情化解隔阂,共同守护孩子们的青春旅程,静待每一朵生命之花的绚烂绽放。(李林 通讯员 万轶)

责任编辑:张馨月

微信长按扫描二维码后分享

二维码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