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羊实验中学成功举办各级课题开题暨第八片区小课题特等奖成果推广活动
发布时间:2025-10-29来源:成都市青羊实验中学 作者:赖波 赖羽纶 通讯员 莫娇 彭沛穰 秦利琳浏览量:2856
为深入推进学校教育科研工作,提升教师科研能力与课堂教学质量,促进片区教研交流与成果共享,成都市青羊实验中学于2025年10月21日成功举办了“各级课题开题暨第八片区小课题特等奖成果推广”活动。
活动特邀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小学党建与少先队教研员贾巧枝、中学道德与法治教研员何博,原成都市青羊区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学历史教研员李正平担任指导专家。青羊区第八科研片区各校教师代表应邀参与并开展交流指导。学校党总支书记余泓、校长罗强、副校长龚富莉,各课题组成员及校内相关学科教师共同出席了此次活动。本次活动由教务处主任孙林主持。
课堂展示与成果推广 活动在两节精彩的研究课中拉开序幕。刘起利老师执教的历史研究课以“史料实证”为核心切入点,围绕“从史料实证看汉初由乱至兴”这一主题,构建“由乱到立”“由立及稳”“由稳至兴”三大教学篇章,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有效落实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
廖丹老师带来的道德与法治议题式教学研究课,以“遵守规则”为主题,围绕“规则是‘枷锁’还是‘护栏’”“守规则靠外力还是内驱”“规则应固守还是改变”三个子议题展开探究,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思辨与表达,充分展现了培育学生公共参与素养的教学追求。
在小课题特等奖成果分享环节,李杨老师对道德与法治组荣获第八片区小课题特等奖的《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议题式教学案例研究》进行成果陈述,系统介绍了以“定—选—构—评”四步法为核心的议题式教学实施策略。邹玉敏老师分享了历史组特等奖课题《大单元视域下初中历史教学中单元思维导图的设计与应用——以新修统编七年级历史教材为例》,全面阐述了初中历史单元思维导图的设计原则与实践路径。
专家及片区教师代表一致高度评价了两位汇报教师的精心准备和研究成果,充分肯定了两节研究课的示范价值,认为课堂设计新颖、过程生动、实效显著。同时指出,两项特等奖课题成果体现了教师团队对教育教学前沿问题的深入思考与扎实探索,具有较强的推广意义。
开题汇报与专家指导 首先举行课题立项证书颁发仪式。李正平宣读并颁发2025年度青羊区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立项通知书,对课题顺利通过立项表示热烈祝贺。
何博宣读并颁发2025年度成都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立项通知书,向课题组表示祝贺。
贾巧枝宣读并颁发了四川省统筹城乡教育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立项通知书,并对课题立项表示诚挚祝贺。
程沙沙老师代表青羊区教育科研规划课题《运用地方史培养初中生家国情怀的项目式学习实践研究——以成都市为例》作开题陈述,详细介绍了课题的研究背景、目标、内容与实施路径。
涂智理老师代表成都市教育科研规划课题《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引领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议题式教学实践研究》进行开题汇报,重点阐述了如何在议题式教学中实现价值性与知识性的有机融合。
徐秀梅老师代表四川省统筹城乡教育发展研究中心课题《基于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建强党员先锋实践队的实践研究》作开题汇报,系统呈现了党建课题的研究框架与实践设想。
李正平充分肯定了历史课题组的前期准备工作,认为选题具有创新性与现实意义。同时,他就课题标题的规范性、问题提出的逻辑性、核心概念的界定以及研究内容的聚焦等方面提出了具体建议,强调应进一步细化项目式学习的操作路径,增强研究的可操作性与实效性。
何博高度评价道德与法治课题选题的精准性与研究价值,认为课题前期基础扎实。他建议进一步厘清议题式教学与知识传授、价值引领之间的内在关系,优化成果评价机制,并强调应紧扣“议题式教学”这一核心方法,深化实践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教学模式。
贾巧枝对党建课题聚焦“党员先锋实践队”建设给予高度认可,认为该研究是推动党建工作“横到边、纵到底”的有力抓手,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她建议进一步明确核心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并期待课题组在党员先锋实践队建设与学校现代化治理深度融合方面取得突破性成果。
余泓代表学校向各位专家长期以来对青羊实验中学教育科研工作、课堂教学改革所给予的悉心指导与大力支持表示衷心感谢。他指出,本次活动既是一次课题启动会,更是一场思想碰撞与智慧共享的学术盛会,充分展现了学校“科研兴校、科研强师”的坚定决心。
本次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集中展示了青羊实验中学在教育科研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方面的丰硕成果,更通过高水平的专家引领与深度互动交流,为学校后续科研工作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学校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持续深化教育科研改革,切实将活动中凝聚的共识与收获的启示转化为提升课堂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举措,奋力书写新时代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赖波 赖羽纶 通讯员 莫娇 彭沛穰 秦利琳) |
| 责任编辑:祝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