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整全”之策 育“拔创”之才 树德中学积极探索人才培育新范式
发布时间:2025-07-28来源:成都树德中学 作者:赖波 通讯员 江语堂 张锐 雷虹雨浏览量:2714
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成为教育发展重要课题的当下,成都树德中学以“整全”之策破题,探索出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育新范式。学校锚定国家人才战略,构建“高考、强基、竞赛一体化”体系,通过“教、学、赛、培”融合的教学创新、内外协同的育人路径,为学生搭建成长阶梯。这一范式正以多元赋能,书写着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育的鲜活实践。 一、顶层设计:锚定人才培育航向 理念筑基——以国家人才观为引领 融合国家人才战略需求,重塑学校发展观,推动从“被动适应”到“主动变革”的教育理念升级,成都树德中学将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融入学校教育生态。 体系架构——高考、强基、竞赛一体化发展 树德中学通过召开高考强基竞赛一体化发展工作会,指向高质量课程体系建设。专题研究构建“高考、强基、竞赛一体化发展”的体系架构,以学生成长为中心,打通“基础素养—学科拓展—特长拔尖”的人才培养链路,形成“课程联动、模式融合、资源共享、评价多元”的高质量教育体系,打造人才成长阶梯。今年仅强基计划进入清华北大人数有11人。 二、实践路径:多维赋能人才成长 教学攻坚——夯实能力提升基石 1.模式创新:贯通培养环节,“教、学、赛、培”融合培育,促进理论与实践深度联动。 2.课程进阶:聚焦数理化生信息五大竞赛学科,高考强基竞赛融入课程设计,打造特色高考强基竞赛进阶课程矩阵。 协同育人——拓展成长发展空间 1.内外融通:校内是教师共研圈,从课堂设计到心理疏导,从作业设计到家校沟通,关注孩子成长的每一步。校外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平台进行学科实践。 2.学段贯通:覆盖初一至高三全学段,关注师资结构优化,针对不同年级定制培养方案,实现人才成长连续性。 2025国际基础科学大会高中生海报展 罗宏佳的论文 2025国际基础科学大会高中生海报展 胡健悦的论文 树德中学机器人队参加第六届青少年科学智慧运动会 高一7班肖浩铭和高一2班苟茗宇两位同学获得机器人轨迹普及赛项目高中组一等奖,肖浩铭同学获高中组冠军。 管理提效——保障培育质量体系 1.效益导向:好的管理,是“让每个孩子都能被看见”,成长导师团为每个孩子护航。 2.竞赛赋能:凝聚竞赛团队力量,竞赛是“给想变优秀的孩子一个机会”——用竞赛的“高”,培养解决问题的“强”;用竞赛的“专”,发展学科的“专”,锤炼学生创新思维与学科专长。 三、生态构建:凝聚育人协同合力 校际协同——搭建贯通培养网络 树德中学作为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校,与各学校一起协同培养机制,给孩子的创新梦,种下“第一粒种子”。大家常说:“创新的基因,藏在‘为什么’里;拔尖的潜力,始于‘感兴趣’时。”大家一起从“科学的兴趣”开始,用“玩中学”“做中学”,让孩子的“问题”变成“探索的动力”。 未来适配——拥抱教育变革趋势 关注人工智能对教育的重塑作用,引入AI等工具,探索科技赋能下的学习力、发展力培养路径,优化育人方式,让拔尖人才早期培养适配未来社会需求。 2025年7月,成都树德中学凭借在人工智能教育领域的卓越实践与探索,成功入选教育部全国第一批智能研修平台规模化应用领航培育校。这一荣誉不仅是对树德中学过往努力的高度认可,更为其未来在人工智能教育方面的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意义深远。 树德中学在这一趋势下成为领航培育校,有助于其在推动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方面进行更多有益尝试,为全国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提供可借鉴的模式,助力我国教育事业在数字化转型浪潮中勇立潮头,培养出更多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求、具备创新精神与数字素养的优秀人才。 四、踔厉奋发:勇膺教育使命担当 树德中学以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育为基础,践行育人使命,为国家输送“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人才,既诠释了在基础教育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中的责任与作为,也引领着区域乃至更广范围的教育高质量发展潮流。(赖波 通讯员 江语堂 张锐 雷虹雨) |
责任编辑:周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