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七中育才学校初一学子穿越千年文脉,追寻东坡精神

发布时间:2025-04-01来源:成都七中育才学校 作者:江蕾 通讯员 李佳蓓 张茂秋浏览量:3169

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研学精神,成都七中育才学校初一年级全体师生于3月26日-3月28日前往眉山市,开展了一场以“循迹眉山•师法东坡”为主题的四学会实践活动。

育才学子踏着苏东坡的足迹,在诗书墨香间开启了一场跨越千年的精神对话,以行走的课堂践行“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的育人真谛。

中岩登高抒豪情

为了让同学们更深入地感受中岩景区的魅力,研学团队特别设计了“登山打卡”活动。同学们以班级为单位,按照研学手册中“中岩求学·唤鱼联姻”部分的内容,沿着苏轼当年的游学路线,在五个标志性景点完成打卡任务。

在“唤鱼池”畔,同学们模仿少年苏轼临池唤鱼,体会那份与自然相融的童趣;行至“中岩胜境”石刻前,大家驻足欣赏明代书法家题写的苍劲大字,感受历史的厚重;在“接引亭”休憩时,老师现场讲解苏轼在此写下的诗句,同学们纷纷记录下自己的感悟;步入“景德禅院”,悠扬的钟声让大家仿佛穿越千年,与青年苏轼同听晨钟暮鼓;最后登顶“石笋三峰”,同学们在此齐声朗诵《题西林壁》,将研学活动推向高潮。

在第一天充实而富有意义的研学之旅结束后,初一年级全体师生于当晚在研学基地举行了文艺汇演。同学们用歌声、舞蹈和语言艺术,展现了当代青少年的多才多艺与青春活力,为这一天的研学活动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墨韵丹青映文心

东坡书院里,学子们以小组为舟,在《定风波》的平仄中摆渡诗海,将“莫听穿林打叶声”的豁达凝于素扇之上。活字印刷体验区,铅字与宣纸的每一次邂逅,都在重演着“纸墨寿于金石”的文化传奇。

三苏祠的古柏见证着虔诚的祭拜,学子们在自主探究中触摸着一门父子三词客的精神图谱。让“休对故人思故国”的羁旅情思,化作新时代少年相知相惜的明证。

20250331_222452_030.jpg

夜晚,在年级组的精心筹备下,一场集体庆生的活动悄然展开,当生日歌随夜风漾开,烛光映亮少年湿润的眼角,相信十三岁的生日夜会成为他们永生难忘的温暖。班主任化身“零食守护神”,展开热烈奔放又妙趣横生的攻防战,烟火气里升腾着师者未泯的童趣。

薪火相传启新程

红色西山陵园的石阶浸润着历史雨露,学子们拾级而上的每一步,都在丈量着家国情怀的深度。

竹编艺术博览园里,学子们以竹为媒,在经纬交错的编织中感受工匠精神的温度,在“竹竿舞”“挑扁担”的竞技中领悟合作的真谛。

20250331_222452_054.jpg

步入苏母祠,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同学们了解到程夫人不仅相夫教子,还以“不发宿藏、不残鸟雀”的仁德之举影响苏轼兄弟的品格形成。有同学在参观后分享:“程夫人教导苏轼‘心存善念,言有物行有恒’,这让我想到父母对我的期望。好的家风真的能影响一生!”

精神寻根向未来

三日研学,是七中育才人在东坡精神地图上的集体跋涉。让传统文化成为滋养生命的活水,让历史人物化作成长路上的精神向导,使每一次躬身实践都成为文化自信的觉醒,使每一场青春奔赴都闪耀着文明传承的微光。七中育才学子以脚步丈量过的文脉,终将在他们的生命里长成支撑天地的精神脊梁。(江蕾 通讯员 李佳蓓 张茂秋)

责任编辑:易鑫

微信长按扫描二维码后分享

二维码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