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稻”天府粮仓,东城根街小学让知识“接地气”

发布时间:2025-11-04来源:成都市东城根街小学 作者:赖波 通讯员 欧婷浏览量:2867

十月的风携稻穗清香,漫过天府农博园,成都市东城根街小学三年级26个班的孩子分批于10月22日、23日踏足于此,将课本文字化作田野鲜活的体验,踩着松软的田土踏入这片秋境,让课本上的铅字在秋光里苏醒,让成长的足迹印在沾着秋露的泥土上。

1.png

前置课程

研学启程前,课堂早已为孩子们搭好知识的桥梁。语文课上,老师用老照片和故事讲“天府粮仓”:从古人修渠灌溉到如今良田千亩,让同学们懂得了这片土地的丰饶“密码”;科学课上,老师通过“水消失了”的小实验,让学生初步了解水在大气中的循环过程。

4.jpg

中置课程

·访农耕古馆

推开农耕博物馆的大门,近600件文物在“天府粮仓”主题展馆里铺展成一部立体的农耕史诗。孩子们睁着好奇的眼睛,轻声讨论:“这犁要在田里怎么用?”“这筐能装多少稻穗?”指尖轻触玻璃,仿佛能透过时光,摸到先辈们在秋田里劳作的温度,也懂得了“天府粮仓”的秋,藏着代代相传的智慧。

·创自然之物

秋阳洒在工坊的桌面上,孩子们化身“生态工程师”,搭起微型生态缸:铺一层泥土,种几株网叶草,铺上苔藓——秋的生机便在透明容器里流转,这是秋的生态密码。转身当“气象小工匠”,他们借助尺子和马克笔在容器上划刻度,将秋的天气变化,变成可测量的知识。

·赴田间之趣

农博园的草坪与农事区满是活力。这边农事运动会上,孩子们推着复古鸡公车你追我赶,竹扁担挑着稻穗晃悠悠;那边大家分工揉湿泥做“种子”,合力撑开支架、拉展薄膜搭迷你温室,指尖沾了泥也不在意。动静之间,既懂了“粒粒皆辛苦”,又尝了“亲手创造”的满足。

·制秋之艺品

美育工坊中,孩子先选秋日花草放进玻璃瓶,注入专用液体将花草的鲜活姿态定格其中,亲手制成独特的浮游花瓶;把秋叶铺在纸上用拓印棒轻压,让植物的纹路清晰印在纸上。举着作品互赏,孩子满脸骄傲,这是农博时光与自然之美的纪念。

后置课程

风里稻香未散,孩子笑声仍飘。研学虽落幕,成长不停步:孩子们将写下“粮食守护宣言”,把惜粮之心落于笔端,把自己动手制作的雨量器用于校园农场。此次研学的收获,会在后续实践与课堂中持续生长,让热爱与知识扎根日常。(赖波 通讯员 欧婷)

责任编辑:周钰

微信长按扫描二维码后分享

二维码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