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台内外皆“花”心思,王贾桥小学教师“育”花亦育人
发布时间:2025-10-20来源:成都市王贾桥小学校 作者:魏雅莉浏览量:1884
当教师培训遇上校园花台改造,会碰撞出怎样的创意火花?2025年10月14日,成都市王贾桥小学校一场以“我的花园学校”校园花台改造为主题的项目式学习体验课开讲。 在王贾桥小学项目导师张老师的引导下,“分享喜爱的校园角落”环节,老师们纷纷提起校园里的林荫花境、窗边绿植区,教室门口的花坛和学校果园。大家共同锚定改造的核心——让花台成为连接师生与自然的“情感纽带”,创造更多能停留、能观察、能互动的校园空间。 共鸣之后,是脚踏实地的调研。各小组教师手持记录工具走进校园,开启“花台诊断”:有人丈量尺寸、标注周边教学楼与步道的位置;有人蹲下身细致观察现有植物的生长状态,记录下叶片、花期的细节……最终,大家从美感、功能性、生态性三个维度打分,精准梳理出“植物层次单一、互动设施缺失、生态价值不足”三大核心问题,并结合课间师生活动场景,初步提出“增加植物丰富层次”“设置小型操作台供学生观察”等改进方向。 在需求调研环节,老师们结合教学与生活场景,写下了充满温度的建议:“添加卡通造型小动物装饰,吸引低学段学生探索自然”“增设休闲座椅,方便师生课间交流”等。 方案设计阶段,各小组围绕目标展开头脑风暴:有的提出“将花台分为观赏区与互动区,用矮栅栏分隔”,兼顾美观与实用;有的手绘草图,在花台边缘预留出小巧的种植槽……在创意与可操作性的平衡中,一个个充满教育温度的花台改造方案逐渐清晰,也让“我的花园学校”跨学科劳动教育课程的雏形愈发鲜明。 王贾桥小学这场特殊的体验课,不仅是一次校园改造的前期筹备,更是教师们对“劳动教育融入校园生活”的深度探索。当老师们化身“校园设计师”,用创意与行动为学生搭建起观察自然、参与劳动的平台,未来的校园里,每一寸花台都将成为“可生长的劳动课堂”,让师生在与自然的互动中,收获知识、热爱与成长。(魏雅莉) |
责任编辑:陈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