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6la让古蜀青铜在课堂“活”起来 锦城小学这场美育研讨展现文化传承新路径

发布时间:2025-10-18来源:成都高新区锦城小学 作者:黄小林 通讯员 周璇 瞿涵浏览量:2755

美育,是通向未来教育的桥梁,更是塑造民族灵魂的工程。在“五育并举”的时代强音下,美育课程如何超越技能传授,走向素养内生?如何连千年文脉,赋能未来公民?

10月15日,成都高新区锦城小学以文化为根脉,以课程为土壤,以未来为向度,开启一场以“多维赋能 美育创生”为主题的教育新探索。

1.JPG

锦城小学黄函老师主持

参与本次实践探访的不仅有云南省2025年学校美育能力提升培训州市能力提升班的成员,还有2025年成都市中小学校长培训班、成都高新区李雪梅名校长工作室、成都市“优师天府”结对学校、乐群教育联盟校的众多教育同仁。

序章·校园漫步——浸润美育之境

美育的种子,根植于环境的土壤。与会嘉宾实地探访了锦城小学——这所将文化传承基因、创新思维火种与自然生态之美深度融合的校园。校园空间突破传统功能定位,通过建筑景观、文化装置、生态区域的有机整合,构建起立体化的校园文化体系,形成“五育融合”的沉浸式育人场域。在这里,每一处空间都转化为动态的美育载体,形成多点联动的教育生态,让美育在真实场景中自然生长。

赋能·课程建构——悦美照亮未来

成都高新区锦城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李雪梅作《美育,为未来小公民赋能》主题报告,从溯源、践行、成效三大板块阐释“悦美课程”从理念到实践、从管理到课堂、从学科到融合的顶层设计与实施路径。

微信图片_20251018182947.jpg

共创·融合探索——学科无界共生

锦城小学教学指导中心副主任唐欢分享“向美而行:教研组美育实践的协同探索”的教研组管理经验,系统阐述了从学校管理到教研组落地的美育推进机制,揭示了如何通过机制创新激活教师团队的“美育生产力”。

14.JPG

锦城小学音乐教研组组长蔡丽、书法教师王杰则通过鲜活的教育叙事,展现了美育在音乐、书法等日常课堂中的自然渗透与创造性转化,印证了“美育无处不在”的实践智慧。

与会嘉宾们围绕“美育赋能:构建学科融合新样态”展开沙龙交流,智慧激荡。

锦城小学的“悦美课程”与智能化教育模式,如同一颗充满生命力的种子,已被各地同仁欣然接纳,即将播撒于本土文化的沃土之中。他们期待未来能与具有中国情怀和国际视野的成都高新区锦城小学进一步交流,推动美育在传承文化、滋养心灵的道路上行稳致远。

21.jpg

活化·手作之美

当三千年的古蜀之光,照进今日美育实践,青铜不再只是沉睡于博物馆的国之重器,更成为与会者手中可感、可塑、可创的鲜活印记。在锦城小学张力老师的引导下,与会者化身古蜀文化对话者与续写者,进行一场“遇见古蜀”主题手工艺术体验。

美育从理念走向实践,从平面走向立体,厚重的文化在捏塑和描绘中,化为可触可感的生命体。

美育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旨在培养人对生活及生命的热爱。锦城小学的美育课程实践,正是对这一理念的生动诠释。课程有终,育人无界,锦城小学将继续深耕美育,提升儿童审美素养,助力每一个儿童成为具有全球胜任力的小公民!(黄小林 通讯员 周璇 瞿涵)

责任编辑:毛逸舟

微信长按扫描二维码后分享

二维码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