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大附小“星光好老师”罗曼:运动健美与逻辑推理的水乳交融
发布时间:2025-07-03来源:成都大学附属小学 作者:赖波 通讯员 林子查 罗曼浏览量:2541
“每一个腾空转体都是力学方程的现实演绎,每一组啦啦队形都是几何美学的生动呈现。”在成都大学附属小学的小学操场上,总有一道充满活力的身影格外引人注目,这位有着7年教龄的体育教师,凭借对健美操、啦啦操的深厚造诣,多次带领学生在各级比赛中载誉而归。她不仅是运动场上的佼佼者,更是学科融合的践行者,在体育教学、代表队训练与日常工作中,巧妙地将科学思维的培养融入每一个环节,让体育课堂成为启迪智慧的沃土。她就是体育老师——罗曼。 教学即讲理:在运动中体会规律 在罗曼老师的课堂上,多媒体设备不再是简单的辅助工具,而是打开学生思维大门的钥匙。旱地冰球公开课时,为帮助学生掌握击球要领,她创新性地运用慢镜头捕捉技术,将击球瞬间的动作轨迹、发力角度清晰地呈现在大屏幕上。学生们像小科学家般仔细观察、热烈讨论:“手臂摆动角度不同,球的飞行轨迹也不一样!”这种直观的视觉冲击,让原本抽象的运动力学原理变得具象可感,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究动作优化的热情。 她制作的前滚翻微课更是教学创新的典范。先用方块和圆形让学生理解只有团身才能滚动得更顺畅,之后通过将动作拆解成 “蹲撑—低头—蹬地—团身—滚动”五个关键步骤,结合动画演示其中蕴含的重心转移与惯性原理,学生不仅快速掌握了动作技巧,更学会了用拆解思维分析复杂问题。这堂微课荣获省级一等奖,而更让她欣慰的是,学生们开始将这种思维方法迁移到其他运动项目中,在跳绳、跳远训练时主动分析动作细节,尝试优化训练方案。 日常浸润:让科学思维融入成长 在日常教学中,她精心设计各类活动,让科学思维的种子悄然生根发芽。体能训练时,她鼓励学生自主制定训练计划:“如果要在10分钟内完成跳绳、折返跑和仰卧起坐,怎样安排顺序能达到最佳效果?”学生们利用手机计时记录数据,对比不同方案的训练强度,在实践中学会用数据说话,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在差异化教学上,她针对不同学生差异,设计“障碍接力优化赛”:体能较弱学生侧重规划路线,通过绘制示意图培养逻辑思维;体能较强学生负责调整接力策略,在模拟实验中分析速度与交接效率关系。不同任务均要求小组复盘,用数据和实例验证方案,实现科学思维与体育能力的双提升。 赛场即考场:在协作中淬炼思维 作为学校健美操、啦啦操代表队的教练,她深知比赛不仅是技艺的较量,更是思维与团队协作能力的试炼场。每次编排新套路,她都会把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他们分组讨论队形变换、动作衔接等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数学知识与空间思维深度融合,学生们在实践中学会了用逻辑推理解决实际问题。 在一次比赛中,突发状况让队员们捏了一把汗,原定的比赛场地比平时训练的体育馆小了整整一圈。看着队员们焦急的眼神,她悄悄提醒:“还记得我们是怎么计算队形间距的吗?”小队长小明眼睛一亮,立刻召集队员围在场地边迅速分工,有的用粉笔画新的站位点,还有的像小工程师一样指挥调整位置。当音乐响起,队员们踩着精准的步伐,从整齐的圆形流畅地变换成闪耀的菱形,队形疏密有致,动作分毫不差,用实力赢得了评委与观众的热烈掌声。 她始终坚守在体育教学一线,用专业与智慧搭建起体育与科学教育的桥梁。无论是赛场上的荣耀,还是课堂里的探索,她始终相信:体育不仅能强健体魄,更能启迪思维、塑造品格。未来,期待她在这片充满活力的领域继续深耕细作,以跃动的姿态,点亮学生科学探索的星辰大海。(赖波 通讯员 林子查 罗曼) |
责任编辑:易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