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交流促发展 解北一小教师在省级研讨会上展教学智慧

发布时间:2025-07-04来源:成都市解放北路第一小学校 作者:陈海燕浏览量:2771

2025年6月28日,四川省数学基础教育研究暨数学师范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学术研讨会在四川师范大学盛大启幕。会议现场群贤毕至,省内数学基础教育领域的大、中、小学教育精英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数学教育的创新与发展。成都市解放北路第一小学校数学教师林佳、廖笙均、陈艾嘉、龚丹丹受邀参会,并在这场学术盛宴中积极分享实践经验与研究成果,展现出卓越的教研风采。

在分享环节,林佳老师以“成果的设计与展示——以《数学连环画》为例”为题,深入剖析跨学科主题式学习的育人价值与实践路径。她以充满故事性的讲述方式,将生动鲜活的教学案例徐徐展开:从引导学生将生活中的数学故事融入趣味十足的连环画创作,到通过跨学科协作整合语文、美术等元素,不仅让数学生活化,还让数学艺术化,更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与核心素养。林老师的分享为在场教师打开了跨学科教学的新思路,生动诠释了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实现育人价值与学生成长的双赢。

image3.jpg

廖笙均老师则聚焦市级课题《基于具身认知理论的小学生量感培养的策略研究》,向与会同仁全面汇报课题进展。他以严谨的学术态度,从课题研究的时代背景切入,指出在核心素养导向的教育改革浪潮下,具身认知理论为小学生量感培养带来的全新契机。随后,廖老师系统阐述了研究目标、核心内容,详细展示了已取得的阶段性成果——无论是详实的数据分析,还是极具参考价值的教学模式,都为构建科学的量感培养策略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与实践支撑,引发了现场热烈的讨论与共鸣。

image4.jpg

陈艾嘉老师以《面积单位》为切入点,围绕“具身认知理论的小学生量感培养”展开交流。在廖老师搭建的理论框架指引下,陈老师紧扣课堂实践,从真实课例出发,生动还原了数学课题组如何将抽象的面积量感转化为具象教学。她分享道,在课堂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物品的表面大小,用手掌触摸课桌面、书本封面,直观感受不同面积单位的差异;还组织学生用边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形卡片拼贴,亲手构建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的实际大小,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建立起对面积单位的空间感知,将量感培养切实落地于每一个教学环节。

image5.jpg

龚丹丹老师则以《体积单位》为案例,同样聚焦具身认知理论下的量感培养。她在交流中指出,体积单位的抽象性常让学生难以把握,而具身体验正是突破这一难点的关键。龚老师详细介绍了“搭一搭、比一比、摸一摸、想一想”等一系列操作性强的教学活动:让学生用棱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体搭建不同形状的立体模型,在动手搭建中直观感受1立方厘米的实际大小;鼓励学生伸手触摸不同立体物体的轮廓,结合空间想象,加深对体积概念的理解。龚老师结合丰富的课堂实例,充分论证了这些具身操作活动对学生量感形成的促进作用,有力证明了具身认知理论在量感培养策略中的显著成效。

image6.jpg

image7.jpg

此次研讨会,学校教师以扎实的理论功底为基石,以丰富的实践经验为依托,完美诠释了理论与实践相辅相成的教育真谛,生动展现了数学教学实践与课题研究深度融合的创新成果。她们的精彩分享不仅收获了参会同仁的高度赞誉,更为学校数学教育品牌建设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陈海燕)

责任编辑:易鑫

微信长按扫描二维码后分享

二维码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