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盛宴在草小西区启幕,跨学科实践点亮未来教育新图景
发布时间:2025-05-27来源:成都市草堂小学西区分校 作者:孙林馨浏览量:2462
5月23日至24日,成都市草堂小学西区分校迎来一场教育创新盛会——2025年春季成都市第三批教师发展基地校开放周暨“跨越学科界限 培育时代新人”主题研讨活动。校园内,学生的项目式学习(PBL)成果展示与专家学者的深度研讨交相辉映,勾勒出基础教育变革的生动样本。 学生成果展:当课堂延伸至真实生活 活动首日清晨,草西校园化身“PBL集市”。操场上,孩子们以“摊主”身份在操场上“摆摊吆喝”,展示他们在项目式学习中的成果。这些项目包括“食有言·我的食堂我做主——美食优化行动”“我是校园导视系统设计师——校园空间解码行动”“章鱼π游戏化德育工坊”等。孩子们有的在介绍一块肥皂形成的始末,有的穿着三星堆纹样剪纸服饰介绍“走马灯里的三星堆”,还有的在展示如何制作多功能塔台…… 这些充满创意的展示,正是PBL“以真实问题驱动学习”理念的缩影。正如草西校长付锦所言:“变革始于‘让正确的人先上车’,我们用‘微笑图谱’激励教师突破学科壁垒,让学习真正发生在学生身上。” 大咖论道:解构跨学科教育的“破界密码”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课程与教学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桑国元,四川省教育厅一级巡视员、四川省教育学会会长崔昌宏,通过主旨发言与案例分享,探讨PBL如何重构课堂生态。 桑国元教授提出“纵向深挖、横向贯通、立体支撑”的教研路径,强调学科内项目化改造与跨学科共同体建设的协同性:“生活本无学科之分,唯有打破壁垒,才能培养适应AI时代的创新人才。” 崔昌宏会长则从政策层面指出:“跨学科教育是应对技术革命的必然选择。四川已建立262个研修基地,着力提升教师跨学科教学能力,让课堂成为素养生长的主阵地。” 来自杭州、深圳等地的教育先行者也带来实践经验:杭州云谷学校王芊老师分享英语PBL“四步走”模型,深圳南科大实验二小唐晓勇校长展示“AIGC+问题意识培养”的未来课堂样态,该校通过“AI对话验证假设”“跨学科项目统整课程”等探索,让学习与生活深度联结。 联盟共建:跨越地域的PBL生态圈成型 活动现场,成都五所学校自发成立“蓉城PBL学习共同体”,并与深圳南科大实验二小缔结“深蓉PBL联盟”,形成跨地域教研网络。北师大项目学习课题组为联盟校授牌,标志着PBL从单点探索迈向集群发展。 “独行快,众行远。”草西与各地学校的合作,旨在通过资源共享、协同攻关,破解跨学科教学中的共性难题。正如青羊区教育局副局长陈杰在致辞中所说:“青羊教育正以‘136’课堂范式为引领,推动项目式学习从‘试验田’走向‘示范园’。” 专家点赞:看见PBL的“生长力量” 草西的实践获得与会专家高度认可。贺慧老师点评“校园导视系统”项目:“真实问题导向、完善评价体系、工具有效运用,正是PBL的核心要素。”徐猛教授则建议深化实践复盘,明晰学科与跨学科的逻辑关联,让高阶思维培养更具可操作性。 家长代表在反馈中感慨:“孩子在PBL中学会了沟通协作与问题解决,这样的教育才是面向未来的。” 未来已来:让教育回归“生活的本质” 当孩子们在“食语交锋”中据理力争,在“空间解码”中跨界创学,PBL的价值早已超越教学方法的革新——它是对“培养什么样的人”的主动回应。正如活动结语所言:“当学科界限被打破,教育方能点燃学生眼中的星光。” 从草西校园到全国联盟,这场关于学习方式的变革,正在勾勒一幅“以真实情境为土壤,以核心素养为根系”的未来教育图景。正如桑国元教授所言:“PBL不是潮流,而是生活本身。”在AI重塑知识体系的时代,草西与万千教育者正以破界之姿,共赴一场“向未来”的教育远征。(孙林馨) |
责任编辑:易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