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余名教育同仁齐聚东城根街小学,分享交流国际理解教育

发布时间:2022-05-25来源:成都市东城根街小学 作者:赖波 通讯员 周宛鎏浏览量:3148

2022年5月24日,为持续推进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实验区特色学校建设,促进各校将中外人文交流项目作为学校发展与创新工作的重要抓手,加强校际间的经验交流和实践研究,带动区域协同发展,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崇州+都江堰项目组)特色学校建设经验交流暨2022年国际理解教育微论坛在成都市东城根街小学举行。

本次会议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进行,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教育成都实验区“崇州+都江堰”项目组学校代表、四川省赖晗梅卓越校长工作室成员、成都市东城根街小学市级“国际理解活动课程研究及实践”课题组成员、未来教育家基地学校崇州市第二实验小学、成都东部新区养马小学教师代表共计百余人参加了此次会议。

成都市东城根街小学王懿主任主持会议

集思广益——学校说

成都市东城根街小学赵抒副校长以《后疫情时代学校中外人文国际理解教育暨2022“学校国际理解周”活动的思考与实践》为题,介绍了人类命运共同体背景下,后疫情时代学校中外人文国际理解教育的困境与突破、内生和外延。她重点分享了有关2022年“学校国际理解周”活动的实践与思考:深耕常态,寻亮发展,为孩子打开瞭望世界的窗口,讲好家乡故事,理解多元文化,在后疫情时代寻找学校国际理解教育的突破口和创新发展路径。

都江堰北街小学副校长付蓉从学校国际教育的文化底色和课程基础,国际教育课程学本,国际理解课程的互动体验建设和国际理解课程的学科融合等四个方面介绍了北街小学中外人文交流国际理解教育的校本实践经验。

泡小都江堰校区主任郑婷分享了学校人文素养提升项目的发展情况。学校积极开展国学文化系列活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外国友人了解中国,推动中外人文的交流和合作。

崇州市学府小学教师刘玲以搭建国际理解教育的平台,拓展国际理解教育途径和落实国际教育的举措,介绍了学校有关国际理解教育的建设和思考。

四川省赖晗梅卓越校长工作室成员、成都市龙江路小学副校长张朝静基于国际理解教育的发展历史,国际理解教育、课程改革的总要求,分享了学校国际理解教育课程构建的基本概况。

言近旨远——专家说

经验交流后,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教育实验区专家组成员、四川省赖晗梅卓越校长工作室领衔人、成都市东城根街小学教育集团书记、校长赖晗梅点评了各学校在国际理解项目的建设情况。她指出,在后疫情时代努力做好国际理解教育,追求高品质学校的愿景和勇气是值得鼓励和肯定的,这五所学校都在项目特色和学校文化培养目标中做到了高度融合,也看到了各自在项目中的推进和突破。同时赖校长也提出,国际理解教育建设要找好自身学校的切入点,需重构教师与教材的关系、课标与核心素养的关系、人与自然和社会的关系。除此之外,赖校长还对中外人文交流特色学校建设的路径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一是关注政策导向,认清时代背景;二是明确国际理解的内涵和外延的目标与内容;三是厘清国际理解教育的目标及价值。

研修共长——课堂说

成都市东城根街小学的周宛鎏老师和徐燃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堂国际理解活动课程研究课例:同一个世界·为你圆梦——牵手各国体育游戏。孩子们在两位老师的带领下,习得来自五大洲五个国家的体育游戏,在充分体验中领悟体育精神,感悟体育无国界的精神内涵,也表达了东小师生团结互助,共建共享,从小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的美好愿景。

硅步千里——实践说

多年来,成都市东城根街小学在国际理解教育中不断创新实践,立足中外人文交流特色项目和国际理解课题研究。每年的国际理解周主题活动已形成惯例,为东娃娃们创造了沉浸式学习和体验的机会。

2022年学校国际理解周以“链世界·向未来 ——我心中的大运会”为主题,一周的时间内,学校分别以“大运会运动项目体验”“走进大运会吉祥物”和“探究历届大运会口号”等学习设计为线,设置丰富有趣的学习体验活动。

操场边整齐地摆放着历届大运会口号、吉祥物以及体育运动项目的介绍展板,孩子们通过文字了解了历届大运会举办城市的风土人情,吉祥物背后的文化内涵,以及各类体育项目背后的历史人文知识。

妙趣横生的操场上,通过沉浸式的学习和体验,东娃娃们不仅开拓了国际视野,而且为真·好童年留下印记。

开展国际理解教育是时代赋予的新使命。本次活动的举办,加强了校际间中外人文交流项目建设的经验交流和实践研究工作,引领带动了区域协同发展,更为后疫情时代下国际理解教育的理念和思想提供了新的思考,为整体提升区域内教育国际化水平理清了思路,指明了方向。(赖波 通讯员 周宛鎏

责任编辑:范雨洁

微信长按扫描二维码后分享

二维码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