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民小学科研组教学研讨:与“石犀牛”的相遇相知
发布时间:2019-10-23来源:回民小学 作者:赖波 通讯员 邹庶杰 余苓浏览量:3499
回民小学位于多个场馆的有利地段,继科研老师们前期从各场馆收集代表中华文化,突出成都文明的多样代表中选出的“石犀牛”后,回民小学科研组全体成员又于10月21日下午2点在国际交流室展开“与‘石犀牛’相遇相知”教学研讨。 研讨开始前,刘校长直接点明本次交流着力点为“在明白‘石犀牛’价值的基础上把科研内容和主课程有效结合,价值有历史、艺术、文学等方面,主课程有语文、数学、英语等。”老师们明白要求后就迫不及待的分享着自己对“石犀牛”的“爱恨情感”。有老师提到在搜索与“石犀牛”有关的资料时能利用的内容较少,让人“恨”,也有老师提到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不断地开阔自己对“石犀牛”,乃至对成都文化的多方面理解,让人“爱”。 老师们用自己独特的视角和感受为“石犀牛”准备了各个学科的特色课堂教案,不论是语文上的诗词歌赋、生动情景,还是数学上的测量方式、数字趣味,又或是美术上的表情包设计、手捏萌犀牛,都独具特色,无不反映出老师们对“石犀牛”背后故事与文化的深挖和思考。 要熟悉一样事物就得走近它,回民小学科研组老师们此次带着比以前更了解“石犀牛”的智慧思想相互碰撞着,给以“石犀牛”为中心的科研后续实践活动做好思想准备。这使老师们更清晰明确了科研的方向和目标。在思维碰撞下,最终确定模仿“串烧”的新颖形式进行科研课程活动,找到各学科的相通点,连接点,根据孩子们心理与知识吸收程度的发展特点将各学科衔接起来,争取形成一套较完整的“石犀牛”课程体系。(回民小学) |
责任编辑:曾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