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都特校开启川菜博物馆寻味之旅

发布时间:2019-05-09来源:新都区特殊教育学校 作者:闫一丹 通讯员 李娇娇 赵瑶瑶 李潘浏览量:3171

四川有两宝,川菜和熊猫。川菜作为四川的重要名片之一,其丰富的文化内涵不言而喻。那么,要体验川菜文化的独特魅力,怎么少得了到成都郫县的川菜博物馆走一走呢。5月7日,对孩子们来说是激动人心的一天,在新都区特殊教育学校(以下简称“新都特校”)的精心安排下,终于来到了大家都向往已久的川菜博物馆。

孩子们分成了五个小组,各组在教官和体验师的带领下分别开启了一天的寻味之旅。不同的路线,相同的味道,川菜博物馆美味的饮食料理、古朴的园林风光、厚重的历史文化一一在孩子和家长们面前呈现。

川菜的六种基本味型是什么?辣椒的老家在哪里?豆瓣酱的三种原材料是什么?川菜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是什么?为什么要拜灶王?

带着这些问题,孩子们参观了有着战国至现代的三千多件川菜饮食器皿的典藏馆照片。

大刀金丝面表演 

搅豆瓣 

品尝四川特色小吃 

 

听灶王的故事 学习祭拜灶王礼仪 

磨豆花 

为什么要祭拜灶王:在民间,灶王司职“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敬灶王,祟食尚饮,可以感悟“一餐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珍惜生活,与自然、与社会和谐共处。

川菜博物馆不仅可看可吃,还可玩。所谓“茶饭相随,饮食相依”,“茶”也是川菜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品茗休闲馆,孩子们不仅欣赏了长嘴壶茶艺表演,更是在茶艺师的引导下,纷纷体验了一把长嘴壶斟茶的魅力。

此次活动最好玩的一站当然还是互动演示馆。

在这里,聋生组的张欣怡变身小厨师,在体验师的指导下亲手制作了一道美味可口的宫保鸡丁。

孩子们都不甘落后,在随后的手工活动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制作了创意满满的豆子粘贴画和熊猫蒸糕。

最后在孩子们不舍的心情中惜别川菜博物馆。

川菜文化源远流长,底蕴深厚,孩子们不一定都能理解得了。但是一说起搅豆瓣、磨豆花;盖碗茶、金丝面;宫保鸡丁、叶儿粑、钟水饺……孩子们都是满满的赞叹和向往。或许,四川的饮食文化对于每个四川人来说都已经刻进骨里,印在心上,对新都特校这群孩子来说也是一样的,他们不会说,但他们会品。(新都区特殊教育学校)

责任编辑:曾瑶

微信长按扫描二维码后分享

二维码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