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羊区一二年级数学教研活动在东城根街小学顺利举行
发布时间:2019-04-13来源:成都市东城根街小学 作者:赖波 通讯员 梁兴芬浏览量:3647
数学关注学生的学习内容,关注学习过程中核心素养的培养,在此目标及“大课程观”的指引下,青羊区教研员张莹老师组织一二年级数学老师在成都市东城根街小学开展教研活动,黄兰香和李燕老师分别承担了两节计算课。 一年级黄兰香老师带领她的孩子们一起探索了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算理与算法,课堂一开始,黄老师以旧知导入,结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巧妙设计了开火车的热身活动,这项活动激起了孩子们极大的兴趣,接着她以两个算式顺利过渡到今天所学内容,在进行新课教学时,黄老师始终将核心素养放在心里,放在每一个环节中,她逐步带领学生通过小工具表达和解释自己的想法,孩子们也通过“看图说话”感受到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计算过程,并通过学习迁移探索了两位数减一位数的算法,接着她通过横向和纵向对比,带领学生体会算法背后的道理,最后黄老师又和孩子们一起带着收获的知识解决了数学问题。整个过程她从算法出发,用生动有趣的语言将整堂课的知识徐徐道来,每一个环节都把握住学生的学情,真正做到了浅浅的知识深深地教。 二年级李燕老师与二(10)班孩子们共同带来了《十年的变化》暨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一开始在静静的课堂中,孩子们通过两道竖式计算温故旧知,紧接着李老师带领着孩子们一同走进情境,分析数据,提出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孩子们用多种多样的工具表达出自己的计算过程,通过分享与交流,李老师巧妙引导孩子利用对比的方法找寻各种方法间的相同与不同之处,总结出“相同计数单位相加减”的计算道理。在练习当中,李老师送给了每个孩子一颗难题小星星,孩子们把它颁发给他们认为最难的题目,李老师幽默的言语,风趣的表演为这堂课增添了一份活力。最后,孩子们通过交流总结出竖式计算时的注意事项。 邱谢婷老师针对两节课进行了说课,她阐述了两节课要达成的共同目标,并分享了基于此目标下东城根街小学数学团队对这两节课的思考,首先是如何在一节课有限的时间内对解决问题和探究算法进行取舍;其次她提到两节课如何通过对比的方法突显算理,最后她就如何在平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做了分享。 最后,张莹老师对于此次活动作出总结性评价,她首先肯定了东城根街小学数学团队对于此次研讨课的精心准备,提到“大课程观”引导下学生自主探索算法算理的重要性,同时张老师也对于两节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宝贵的建议,首先她提到,生生互动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过程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的适当介入也是促进课堂推进必不可少的部分,其次,张老师着重指出,在计算课教学时,如何根据学习目标和学情分析将解决问题和探索算法作出相应调整,弄清一节课的的教学重点,最后,她提出,计算课学生要经历“过手、过口、过脑”及“带数字、带数值、带算理”的过程,这一过程将继续加深学生对于算理的理解。这些切实有效的建议也为所有老师提供了计算课教学的方向。 在此次教研中,老师们深刻感受到在“大课程观”的引领下,教学重心的关注点要从教学方法转变到教学内容;从老师教什么转变到学生学什么。大家体会到教育不仅仅是对知识的教授,更多的是对孩子数学能力的培养,而孩子能力的发展需要老师们渗透进平时教学中的每个环节,所有的老师在此次教研中受益良多。(成都市东城根街小学) |
责任编辑:四川教育新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