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门口小学开设2018-2019学年度上期语文研究课
发布时间:2018-12-13来源:四川教育新闻网 作者:魏雅莉浏览量:3720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营门口小学2018-2019学年度上期语文研究课在经历了一个月的备课、磨课、研讨过程后,全校语文教师共同在研究中成长,在历练中提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大小多少》课堂中,吴东芩老师利用反义词“对对碰”游戏引入课题,通过创设开心农场的情景,让学生快速进行课文的学习中。吴东芩老师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课文,及时给予学生指向性的点评,引导他们在朗读中感受语言文字的音律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吴东芩《大小多少》 邓锐老师带来了绘本阅读《我的爸爸叫焦尼》一课,邓锐老师采用亲子阅读的方式,通过亲子之间的互动,拉近家长和孩子们之间的关系,让家长更多的了解到语文课堂不仅仅是识字、读书,更多的是趣味。 邓锐《我的爸爸叫焦尼》 胡小江老师在口语交际《商量》一课中,利用学生表演的感染作用与形象性,一步步引导学生从商量的语气到说清自己的想法,再到尊重理解的层次。学生通过掌握商量的方法,从而学会在生活中处理关系。 胡小江《商量》 模仿是学习的必经之路。顾琰老师选择儿歌《小脚丫》作为仿写对象,在课堂上,顾老师语言亲切,教学风格独特,教学功底扎实。她引导学生先通过读理清儿歌的结构层次,再激活孩子的思维进行仿说再仿写。 顾琰《小脚丫》 唐执平老师执教《井底之蛙》一课,在课堂上,她根据学生认知特征和已有经验巧妙设计,让学生连续思考、深度学习。有品词析句、潜心会文的过程,有细听乐读的训练,课堂上洋溢着浓浓的语文味,孩子们兴趣的火花一次次被点燃,学习热情高涨。 唐执平《井底之蛙》 在王燕老师执教的《海底世界》课堂中,整堂课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结合语文天地和课后练习开展教学,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巧妙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体会思想感情。 王燕《海底世界》 王曼曼老师在《小书包》课中,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各种有趣的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识字。通过“加一加”以及“看图画”等途径,让学生真的做到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王曼曼《小书包》 张万琼老师以品读赏析雪景作为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抓住文中景物特点品读语言清新隽永的《瑞雪图》,然后拓展阅读恢宏大气的诗歌《沁园春雪》和诙谐幽默的古诗《咏雪》。群文阅读方式让学生感受到了不同题材的共同特点,还让学生从多角度感受了语言特点的魅力。 张万琼《瑞雪图》 张玉婷老师执教《习作教学,细节描写》一课,在课堂中,张玉婷老师通过游戏引入,激发孩子们的写作兴趣。张老师教态自然,语言简洁优美,懂得尊重孩子的想法,并引导他们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 张玉婷《习作教学,细节描写》 李姝老师执教《小小的船》,在课堂中,李姝老师将精美的画面与优美的音乐完美结合,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和丰富多彩的趣味活动更是让孩子们沉浸在语言的小船中。 李姝《小小的船》 全体老师以此次研讨活动为契机,积极探索,博采众山之石,牢筑自己的教学城池,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能力。相信营门口小学的老师在不断探索追寻的过程中,会不断研究创新课堂。(成都市营门口小学) |
责任编辑:姚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