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云:春风风人,夏雨雨人
发布时间:2016-11-16来源:四川教育新闻网 作者:网站编辑浏览量:2936
春风风人,夏雨雨人
学校文化是一种形态,体现在生命个体或团队内在和外显的表征。一般来说,文化结构分为物质层面、制度层面、精神层面。我们认为,学校文化更多的体现在精神层面。田中的文化更为明显的体现在办学理念、办学策略、办学成绩的“求实务实”。田中“实”文化的精神引领着田中人的核心价值述求:师生生命样态真实的变化,即文化引领下并着眼于“人”的发展,生命个体与团队内在价值的提升和外显办学品位的提高。田中近十年来的发展正是基于“实”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我们一直在“求实”教育的路上追寻与奔跑。 一、田中“实”文化的核心述求体现在精神文化上 “当你把学校教给你的一切都忘掉之后,剩下来的才是教育。” (爱因斯坦)这“剩下来的”往往是学校独有的文化。 (一)办学历史传统印痕着“实”的文化 梳理我校办学历史传统无不印痕着“实”的文化,历届校级领导班子与教师传递着“实”的接力棒从过去通达未来。2003年,我校挂牌更名为“成都市田家炳中学”。田家炳先生的道德思想、高尚人格也深深地影响着全校师生,他所倡导的“宁可实而不华,不可华而不实”的精神滋养着每一个田中人,面对并不优质的生源,田中人秉承田老先生求真务实的精神,用智慧、爱心、行动实现了学校跨越式的发展,也彰显了锦江教育“五精”教育追求之“精实”的品质内涵。现任领导班子在局领导的引领和专家学者的帮助下,对学校的文化进行了梳理与总结,田中的精神与文化包含三层含义:(1)作为办学品质的“实”,即朴实、踏实、务实;(2)作为师生的能力的“实”,即实学、实用、实慧;(3)作为育人行动的“实”,即实在、实际和实效。实际是学校工作的基础与出发点,实在是学校工作过程的态度与关键,实效是我们努力追求的结果与目标。 (二)办学理念彰显着“实”的文化 综观田中发展史,田中人始终秉持着一种穿越历史、通达未来的审慎智慧,在宁静与自由之中,努力给学生创设最适宜的教育,逐渐形成了“履仁崇智,明德卓行”的办学理念,以此来引领师生培育“仁”的情怀,履行“仁”的操守,养成“仁”的智慧,彰显“仁”的德性,追求“实德”的教育;在“履仁、崇智、明德”的基本要求下,突出“卓行”教育,即追求“实用”的教育,突出行动的地位,强调知行合一,落实在“行”字上。让学生在成人的旅途中“重德崇智、和谐共进、体验生长”。 (三)培养目标渗透着“实”的文化 “养仁爱之心,塑智慧人生”是我校的培养目标。我们追求的是为学生成为“仁者、智者、强者”而奠基,把学生培养为“有实学、能实用、做实事、做真人”的优秀人才。 二、田中“实”文化是一种行为文化(实践文化) 在“履仁崇智,明德卓行”的办学理念引领下,学校始终秉持着一种脚踏实地的精神,在内部管理方面、育人策略与质量提升方面去践行“实”文化,因此我校的“实”文化除了体现团队的核心价值述求外,更多地是田中所特有的行为文化的彰显,或者说就是执行力文化的落实。 (一)管理团队务实求真,群策群力,人心凝聚。 1、“追求卓越”的价值选择。 2、“教师第一”的管理策略。 (二)教师队伍精耕细作,爱心播撒。 1、内心标准提升,团结协作增强。 2、发展平台更高,教学效力更优。 (三)德育工作健全育人体系,回归教育本真,育人目标、过程强调“实在”与“实效” 1、以仁育仁,以仁亲仁——德育科研项目引领教师明确田中价值取向 2、以智启智,以智强智——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 如四川大学博士工作站开设了理科班的历史教学双语课,我们将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应用于学生综合实践活动中,在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中,陶冶学生情操,健全学生人格。 3、以行显行,以行促智——在活动体验中强化德育 (1)开发德育课程,德育课程校本化。如诚信教育课程、学生社团活动类课程。我校将30多个社团纳入选修课程之中,一方面保护学生自发参与社团的积极性,另一方面,通过指导老师和社长有计划的开展社团活动,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学有所获。(如高2004级学生高瑞沣著《建党伟业》,艺体社团成绩也很喜人——郭晶成长为川台节目主持人、体艺高考成绩优秀、体艺赛事成绩骄人等) (2)以学生成长为本,德育活动课程化、序列化。 (3)着力提升和拓展工作方式或模式。 4、以行促行,以评促行—榜样行为示范、激励机制促进生命样态的正态发展 (1)探索并完善新型教育形势下的班级评估体系,充实德育体系,力求班级特色“一班一品”。 (2)结合新课程改革中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力求创建适合我校学情的评价体系。运用好学分制,规范学生综合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体验生成良好德行;运用好学生的自评、他评,使学生能逐步自省、自律;运用好家长、社区的评价,形成家校社区互动,进一步促成学生的生命样态的转变。 5、“三方”教育资源整合,促进学生“实效”性的发展 如:社区志愿者服务,走进社区等。 (四)教学工作重心在课程,落实关键在课堂 1、建构并完善校本“四实”课程 四种课程具体包含:方法课程、能力课程、智慧课程和德行课程。各类课程间相互融合,以学生真实发展为核心,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
责任编辑:田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