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智高三模范家长徐丽梅

发布时间:2025-11-16来源:培智高三 作者:黄燕浏览量:3200

每次推开培智高三的教室门,一声清脆如铃、温柔似棉的“XX老师,您好”总会先入耳畔。目光流转间,那个坐得最端正、神情最专注的身影,定然是李欣怡——班里唯一一个无法执笔写字、残疾程度最重的孩子,却是这个班级里最“神奇”的存在。

1.jpg

命运给欣怡套上了三重沉重的枷锁:视力低下到看不清书本文字,甚至难以辨认人脸;双手无力,既握不住一寸笔杆,也拾不起细小物件;双腿残疾导致行走踉跄,上下楼梯必须扶着栏杆,一步一挪方能前行。可即便如此,她的生命里从未有过消沉与退缩。课堂上,她永远是第一个应声作答、第一个举手发言的人,有她在的课堂,永远不会是死气沉沉的气氛。这份残弱身躯里蕴藏的开朗有礼、积极向上与自信乐观,让她成为了班里最讨喜、最让人动容的孩子。无论是各科公开课、校园展示活动,还是文艺表演,欣怡永远是老师心中的首选学生。研学旅途中,她会主动带头唱歌,用清亮的嗓音驱散旅途的枯燥;明明看不清、认不得、写不了文字,她却能熟练背诵数十首古诗词,将几百字的课文流畅复述,精准确回答阅读理解问题,甚至能解释词义、判断词性、分析短语结构与句子主干,辨识文章题材和修辞手法,还能口头作文,生动描摹人物模样。凭借微弱的视力和仅能勉强活动的一只手,她不仅学会了自己穿衣洗脸,吃饭洗漱,学会了揉面搓皮、烹饪简单餐食的生活技能 ,还学会了微信聊天、电子支付、K歌追剧,爱上了唱歌跳舞、拍篮球等,把元宝残缺暗淡的日子过得鲜活有趣。

安全员夏鹏讲解灭火器.jpg


    这一切都离不开特校老师们的耐心培育,更离不开母亲徐丽梅十一载如一日的坚守。2014年,当欣怡踏入校园的那一刻,时任工厂女工的徐丽梅毅然卸下工装,握紧了方向盘——为守护女儿的求学路,她从零开始学驾照、购置汽车,从此成为女儿求学途中最坚定的同行者。十一载春秋流转,教室门外总有她默默守候的身影,用日复一日的陪伴筑起最温暖的屏障。面对欣怡的重重困境,徐丽梅以乐观为铠甲、温柔为利刃,用心呵护滋养出女儿骨子里的自信乐观,她既是女儿的“专属笔”,逐字记录口述的作业与心声,也是女儿的“眼睛”,用细腻言辞描摹天地万象,让欣怡借听觉捕捉四季流转,上下学的车程更化作“移动课堂”,一路陪伴巩固知识、背诵诗文,闲暇时还带她拥抱自然:春日俯身嗅花香,夏日静立触荷风,秋日弯腰拾银杏,冬日向阳沐暖阳,用语言编织斑斓天地,让触觉、嗅觉、听觉成为女儿感知美好的桥梁,让自信与懂礼在心底深深扎根、蓬勃生长,这份不离不弃的坚守最终催生出累累硕果——欣怡屡获优秀少先队员、进步之星等荣誉,在分享会、朗读比赛中佳绩频传,徐丽梅亦多次获评模范家长,每一份荣光,都是母女俩用汗水浇灌的生命之花.

陈陆执教.jpg

徐丽梅只是千万母亲中最平凡的一员,也是特校无数陪读家长的缩影。她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用十一载的坚守与深爱,为重度残疾的女儿撑起一片澄澈晴空。徐丽梅以爱为炬,在平凡的岁月里默默燃烧,不仅照亮了欣怡的人生之路,更向我们诠释了:最伟大的力量,藏在日复一日的坚守与深爱之中;最动人的光芒,源于平凡人对困境的不屈、对至亲的深情。这份爱与坚守,既是残疾孩子前行路上的底气,也是世间最温暖的底色。

责任编辑:李芮

微信长按扫描二维码后分享

二维码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