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一中英语教师团队参加英语课堂教学展评活动
发布时间:2025-11-24来源:乐山一中 作者:浏览量:2878
近日,乐山市第十二届高中英语课堂教学展评活动在乐山东辰外国语学校举办,为乐山一中英语教师团队提供了宝贵的交流与学习平台。本次活动旨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吸引了来自全市十余个学校的优秀英语教师同台竞技,也成为展现乐山一中教师风采与教研实力的重要契机。 乐山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教授邓道宣、成都市青羊区教科院高中英语教研员唐忠成、乐山市教育科学研究所高中英语教研员冯明昆出席了本次活动。
为确保评审的公平与公正,本次活动采用了独立的专家评审机制。担任本次比赛评委的唐忠成教研员与邓道宣教授,均来自教学研究领域,始终保持中立立场,并严格依据评审标准进行评判,确保了比赛结果的客观与公正。冯明昆教研员虽未参与评分,但一直专注于现场的观察与赛后对选手们的点评指导。 乐山一中英语组教研组长肖雪带领乐山一中王亚楠等英语教师全程观摩了本次展评活动。 在展评环节中,参赛教师通过抽签确定授课主题,在15分钟的微型课中充分展示教学设计与课堂实施能力。乐山一中教师雍千抽选的课题为外研社新教材选择性必修一第二单元Onwards and upwards中Developing ideas部分的经典语篇——Three Days to See。在这节微型课上,雍千老师教态从容、娓娓道来,以精湛的课堂设计营造出沉静而富有张力的学习场域。她以真实的“黑暗体验”打开学生的情感阀门,使文本的主题不再停留在语言层面,而转化为可触可感的生命体验。通过让学生先建构自己的 seeing list,再与海伦的 seeing list 对照,教师巧妙呈现“能看见的人未必真正看见”的思想张力,使学生在强烈的反差中获得深刻领悟。 此外,雍千老师把阅读学习从“理解内容”提升到“理解世界”,她不仅引导学生分析海伦“看得更深”的原因,更让他们亲身去看、去听、去想象,从体验中理解海伦倡导的“用尽全感官生活”。这种从文本意义到生命意义的跃升,使课堂兼具哲思与温度。 最后整堂课最具力量的生命提问:“如果生命只剩最后一秒,你会选择去感受什么?”既是阅读的延伸,也是对学生心灵的一次轻轻敲击,让语言课堂真正完成了对生命意识的唤醒。通过将体验、文本、思辨与价值深度融合,雍千老师使一篇经典阅读真正成为一堂“教会学生如何看见世界”的课。最终,雍千老师凭借其扎实的专业功底、精巧的教学设计和出色的课堂表现力,荣获本次展评活动一等奖,充分展现了我校英语教师的教学风采与育人智慧。
在所有课堂展示结束后,专家们对本届展评活动给予高度评价,并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点评。 唐忠成老师系统总结了优质课堂的共性亮点,并提出了“三感·四化·五关联”的课堂教学新范式。他谈到,课堂应让学生拥有“收获感、体验感与成就感”,推动教学走向“知识结构化、结构问题化、问题情境化、情境生活化”,并注重“关联课标、关联单元、关联课时、关联活动、关联生活”的整体设计。他还呼吁教师关注单元整体教学的前端分析、教学目标的科学撰写、教学评一体化、以及AI赋能教学等维度,为教师们高效精准备课与行课提供了具体可行的实施路径。 邓道宣教授则从语篇解读与语言习得的角度出发,强调教师应多角度、有重点地解读文本,并倡导在主题意义引领的语境中进行词汇教学,将语言本身结构化,以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他还特别提到,教案撰写应力求规范,建议参考课程标准中的典型案例,以实现教学设计的科学性与专业性。 冯明昆教研员在点评中欣慰地谈到,参赛教师使用教材的能力显著提升,能做到立足文本、挖掘思想、联系生活,实现了从语言学习到文体分析、情感升华的跨越。同时,他也提醒教师需要通过解读标题来把握文章核心主题,并在微型课中需注重课堂的生成性与角色的转变,推动学生从“被动接收者”转向“自我感知者”。 在观摩过程中,乐山一中教师认真聆听每一节展示课与专家点评,积极参与教学研讨,与各校教师交流教学理念与实践经验。本次展评活动不仅为乐山一中英语教师提供了宝贵的学习与展示舞台,更以赛促研,有效激发了乐山一中英语教学团队的内在活力与创新动能。乐山一中将继续秉持“以竞技锤炼教学、以教研赋能成长”的理念,不断提升英语教学质量,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的道路上实现新的发展与突破。 |
| 责任编辑:李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