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一中参与成都石室中学第59届教改研讨会
发布时间:2025-11-03来源:乐山一中 作者:王静 ,徐丽 ,岑雪莲 ,谈婧浏览量:2021
近日,成都石室中学第59届教改研讨会在石室中学北湖校区举行,乐山一中教务科副主任王静带队,部分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和学科教师参会。 本次研讨会以“数智驱动·课堂重构·作业设计”为主题,开展了丰富多元的交流活动。上午的学科分会场中,来自5个省市的18位教师呈现了精彩纷呈的“同课异构”教学展示,体现了不同区域的教学特色与创新思路。下午的主题分享环节,聚焦作业设计优化与技术赋能教学,多角度呈现了学校在教育教学改革方面的积极探索与实践成果。整场会议汇聚了众多前沿理念与创新实践,为乐山一中教师带来了深刻的启发。
高一年级物理备课组长徐丽在观摩《生活中的摩擦力》同课异构课后表示,“石室中学教师的课堂充满活力,注重把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而重庆一中教师的课堂则侧重在知识的系统性和细致性上做文章。这种差异让深刻认识到,日常教学需兼顾学生的兴趣激发与知识的深度广度。而评委刘老师的专业评课,特别是对受力分析、实验操作规范性的强调,提示在日常教学中要更加注重细节,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重构物理课堂》讲座,更使乐山一中教学观念得到革新,即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引导学生拓展思维、建立物理观念。” 数学教研组长岑雪莲认为,“此次培训为乐山一中提供了新的教学视角,加深对AI的认识,使得使用AI教学时提供了方法和实践参考,这有助于我们在未来的教学中找准方向,提质增效。” 地理组谈婧对“同课异构”体现的“区域差异”思想在高考地理试题中的应用深有体会。她说在地理教学中,区域认知不仅是地理学分析问题的基本视角,更是一种核心的学科思想。 教务科副主任王静在听完关于作业设计的专家讲座后获益匪浅。她尤其对“作业的本质意义是学生的自我学习”这一观点印象深刻,在此视角下,作业从被动完成的“任务”变成了主动建构的“机会”,这将促使教师在设计作业时从“教”的逻辑转向“学”的逻辑,即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作业实现知识的个性化理解和能力的自我建构。 本次研讨会搭建了高水平的交流平台,通过思维碰撞与经验分享,乐山一中教师不仅收获了新知与教学灵感,更坚定了深化教学改革的信念与方向。 |
| 责任编辑:李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