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一中:聚焦人际,赋能成长

发布时间:2025-10-09来源:乐山一中 作者:浏览量:2304

近日,心理教研组“共读一本专业书”活动正式拉开帷幕。本学期乐山一中将围绕《人际关系疗法》的核心理论与实操框架进行深入的学习与热烈的研讨。

本次分享会由两位老师进行主题引领。邓岚老师首先带来了关于《人际关系疗法》历史与理论章节的精彩分享,她以精炼的定义切入,阐述了IPT作为一种聚焦于人际关系机能与精神病症状交叉点的短期疗法,其核心目标在于通过改善人际来缓解症状,重点梳理了IPT的四大问题领域——复杂性哀伤、角色冲突、角色转换与人际隔阂,并谈到了其结构化、短期、基于实证的特点。尤为深刻的是,邓老师从文化适配性的角度提出,IPT强调关系互依的核心理念,与中国文化中“互依我”的自我构建方式高度契合,为我们在本土化情境下应用该疗法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

无标题.png

随后,吴婷聚焦于人际关系疗法中的“初始阶段”,通过书中典型案例“埃琳”的故事,生动具象地解析了IPT在实践中的操作流程,以埃琳的“亲密圈”和“时间轴”为线索,逐步展示了如何通过人际关系清单的系统评估,将抽象的抑郁情绪转化为具体的“角色转换”与“人际冲突”问题,并最终通过人际关系概念化与治疗协议,与来访者共同制定出清晰、聚焦的辅导方案。吴老师认为,这一过程不仅是评估,其本身就具有疗愈性,并进一步提出了如何将“亲密圈”等工具转化为课堂活动、如何精准界定交织的问题领域等极具现实意义的思考与困惑,激发了老师们的深入讨论。

在交流环节,教研组同仁们畅所欲言,就IPT的适用边界、技术在课堂中的转化应用、以及如何将其作为跨学科个案研讨的“通用语言”等议题交换了意见。思想的碰撞深化了大家对理论的理解,也拓宽了实践的思路。

本学期,心理教研组选择深度共读《人际关系疗法》,旨在系统汲取前沿理论养分,持续提升团队的专业素养与辅导效能。我们期待通过后续的共读与研讨,不断探索将IPT精髓创造性应用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个体辅导及家校协同的有效路径,从而更精准、更高效地守护学子们的心理健康,为他们的健康成长赋能。

责任编辑:李芮

微信长按扫描二维码后分享

二维码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