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学校:沙湾区2025-2026学年“文轩杯”中小学艺术组教学竞赛圆满落幕
发布时间:2025-11-07来源:乐山市沙湾区教育局 作者:李荣富 宋晓东浏览量:2119
近日,沙湾区2025-2026学年“文轩杯”中小学、幼儿园课堂教学竞赛中小学艺术组决赛在凤凰学校举办,活动评委由乐山市教科所艺术教研员林镝,沙湾区教师进修校教研员老师惠夏玉、宋晓东、赵开明、何苗担任。三堂美术课巧思迸发,用色彩与线条诉说创意;两堂音乐课温情流淌,用旋律与歌声传递热爱,一场兼具专业性与感染力的艺术教育盛宴就此展开。 美术赛课中,凤凰学校季丽莎老师和三年级孩子们的《蔬果显墨韵——妙绘佛手》拉开了活动帷幕,季老师带来了新鲜的家乡佛手柑,同学们通过触摸粗糙纹理,闻嗅独特清香,来感受其形态美感,小组合作中,大家分工勾勒、晕染,将观察到的佛手模样融入画面,笔墨间满是童趣与创意。课堂上,传统水墨与家乡风物碰撞,同学们在合作与实践中,既领略了墨韵之美,更深了对家乡特产的喜爱。沙湾小学张祎老师上的三年级《果篮传情谊》。本课将学生掌握果篮的造型方法、运用合适笔墨表现画面作为重难点。设计了认识果篮材质、形状、结构、编织纹理,用线条画编织纹理,由浅入深地了解果篮,为使用水墨技法画果篮作铺垫。为解决难点,示范的部分录制了各种篮子的画法供学生观看,为他们创作时如何画,怎样画起到了引导作用。本课从教学效果来看,学生的创作积极性整体很好,部分创作时有象力,画出的果篮很有个性。踏水小学阿罗罗鑫老师与音乐老师李想携手打造了40分钟双师课堂,以《彝族纹样文创设计》与《阿细跳月》为课题,为学生开启沉浸式彝族文化探索之旅。从“温故知新”环节速答民族色彩与纹样寓意,到“赏纹之意”解析适合纹样与对称法则,再到“品韵之音”感受《阿细跳月》的五拍子韵律与切分节奏,双师层层递进,实现美术与音乐的跨学科融合。本课以“文化解码—创意转化—沉浸式体验”为脉络,不仅让学生掌握纹样设计与音乐感知技能,更深化了民族文化认同,为中小学跨学科民族文化教学提供了优质范例。
音乐赛课中,绥山中学杨雪俪老师带来的七年级的《青年友谊圆舞曲》,课堂伊始,教师以舞会主持人身份开场,播放华尔兹舞蹈视频,带领学生做“三段式节拍律动”,并拆解圆舞曲基础舞步,将抽象的三拍子概念转化为肢体动作。新课环节,学生通过聆听范唱提炼“友谊、和平、团结”主题,结合AI技术了解创作背景;随后以“慢速视唱-分段学唱-完整演唱”递进式学唱,重点解决音准、节奏问题,强调“微笑歌唱”传递情感。在创造表现环节,学生分组用碰铃、沙锤创编伴奏节奏,结合基础舞步设计新动作,最终围成圆圈完成“唱-舞-奏”融合的完整表演。活动在葫芦小学袁媛老师的三年级上册江苏民歌《打麦号子》中圆满结束,袁老师通过视频导入与抬桌子喊口号的互动体验,让学生直观感受劳动号子的特点。新课环节,学生通过多次聆听、学唱呐喊与旋律部分,掌握了“一领众和”的演唱形式及歌曲中的下滑音、变拍子等技巧。活动尾声,学生分组进行场景创编,结合打麦动作与鼓乐伴奏,再现丰收场景,让孩子们切身感受到民歌与劳动生活紧密相关,加强了对劳动号子的理解,激发了对传统音乐文化的热爱与传承意识。 比赛结束后,林镝老师以专业而深刻的视角,对三节美术赛课和两节音乐赛课进行了精彩点评与总结。他不仅肯定了课堂中的创意与亮点,更精准指出了教学中的细节与提升空间。林老师强调,美术教学要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音乐教学则需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与艺术表达。通过深入剖析,他为参赛教师们提供了宝贵的指导,助力他们在艺术教育的道路上不断进步。 笔墨绘就热爱,旋律唱响初心。当最后一段音符落下,最后一抹色彩定格,这场美术与音乐交融的赛课活动圆满落幕。它不仅是沙湾教师教学风采的精彩展演,更是艺术教育在沙湾凤凰学校的生动实践,相信这份对艺术的热忱与探索,将继续滋养沙湾学子们的心灵,让美在校园中生生不息,在校园续写更多艺术教育的动人篇章。 |
| 责任编辑:李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