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市实验幼儿园:藏在“鸡毛蒜皮”里的成长密码
发布时间:2025-10-28来源:乐山市实验幼儿园 作者:浏览量:2101
乐山市实验幼儿园小班幼儿入园后,日常中的细碎瞬间,如笨拙的尝试、含糊的嘟囔、突然的拥抱等,构成了他们成长中的“哇时刻”。这些时刻虽非惊天成就,却展现了幼儿生命成长的动人过程。 在老师看来,“哇时刻”是幼儿内心世界的外在表现,也是其发展敏感期的信号。例如,幼儿坚持吃光碗里最后一粒米饭,不仅是珍惜粮食,更是秩序感、完整感与责任感的萌芽;幼儿跌倒后自行爬起,体现内在韧性与力量的觉醒;幼儿关心蜗牛的“家”,则是对生命的关注,展现与世界建立温暖联结的意愿。教师表示,每一个“哇时刻”都是幼儿精神成长的体现,能让人看到幼儿以自身方式建构自我、连接世界,发现生命初始的秩序、智慧与美感,而发现这些时刻需要教师放慢节奏,以欣赏的心态观察。
具体“哇时刻”可从五个方面呈现。其一为“我自己来!”的自我宣言:午睡起床后,云瀚坚持自己穿鞋,拒绝老师帮助,尝试三次后成功,脸上充满骄傲。这一时刻标志着幼儿从依赖他人帮助转向自主行动,是迈向独立的重要一步,克服困难后的成就感也成为自信的源泉。其二是“我的给你”的社交突破:快午睡时,阳阳将自己的小布偶递给因想妈妈而哭泣的小朋友,安慰对方。这体现幼儿从重视自身物权,逐渐萌发分享与合作意识,开始走出“自我中心”,尝试与他人建立关系。其三是“东西要放好”的秩序构建:早操后,部分幼儿主动留下,像“小蚂蚁运食物”般齐心协力将器械送回原处。这并非简单服从指令,而是幼儿内心秩序感的需求,通过维护外部秩序,幼儿逐步建立内部世界的逻辑与安全感。其四是“它哭了”的共情显现:自主游戏结束后,悦悦碰倒家庭区的婴儿车,随即抱起娃娃轻声安抚。这表明幼儿认为万物有生命与情感,将自身情感投射到物体上,展现出原始的善良与温柔。其五是“老师,你看!”的联结渴望:户外活动时,妞妞发现独特花纹的石头,兴奋地向老师展示并提议用于画画。这句分享既是幼儿对发现的喜悦传递,也是寻求情感共鸣的表现,积极回应能成为幼儿探索世界的动力。 针对“哇时刻”,幼儿园还向家长提出建议:做“静观”的欣赏者,在幼儿尝试自主做事时,给予等待与信任,不急于指导;做“细心”的翻译官,当幼儿出现“执拗”或“破坏”行为时,尝试理解背后需求,而非直接批评;做“喜悦”的记录者,当幼儿分享发现时,放下事务真诚回应,让幼儿感受到认可。幼儿园强调,教育在于珍视每一个当下,希望家园共同用心观察、聆听并庆祝幼儿日常中的“哇时刻”,陪伴幼儿稳步、幸福地成长。 |
| 责任编辑:李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