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江县漹城镇第三小学校 数学“互动共享”式教研
发布时间:2025-10-28来源:夹江县漹城镇第三小学校 作者:魏利浏览量:2840
近日,夹江县漹城镇第三小学校数学教研组开展了《探究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公开课展示活动,由数学骨干教师魏利老师执教,组长李科元老师主持。学校党总支部书记邵其杰和全体数学教师参与本次活动。 本堂课聚焦“推理意识”,在不断追问与验证中展开。“为什么沿高剪就能拼成长方形?”“原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为什么和现在长方形的面积相等?”“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长方形的长到底为什么相等?”“平行四边形的高为什么与长方形的宽相等?” 课堂上,孩子们不再是被动接收公式的 “听众”,而是化身 “小侦探”,用逻辑推理的思维层层揭开平行四边形面积的秘密。
一、从 “猜想” 起步,让推理有方向。 课始,老师并未直接讲解公式,而是从 “数方格” 任务入手。当孩子们数出长方形面积是 24㎡,又通过 “拼满格” 的方法数出平行四边形面积也为 24㎡时,老师立刻引导他们记录数据:“长方形的长 6m、宽 4m,平行四边形的底 6m、高 4m,观察这组数据,你们有什么猜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会不会是底乘高?”“它的底和长方形的长一样,高和宽一样,面积也一样,说不定公式和长方形有关!” 孩子们的猜想并非凭空而来,而是基于数据对比的初步推理。老师及时肯定:“伟大的发现从猜想开始,但猜想需要什么来验证?”“证据!” 一句话,让孩子们明确了接下来的探索目标 —— 用推理证明猜想。 二、借 “操作” 搭桥,让推理有依据。 “怎么让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变得和长方形的面积一样好数?” 当老师抛出这个问题,“剪拼转化” 活动随之展开。但不同于简单的动手操作,每一步剪拼都伴随着推理追问: 1、剪之前:“要把平行四边形变成长方形,需要满足什么条件?” 孩子们思考后回答:“长方形有直角,所以得剪出直角!”—— 这是基于长方形特征的前提推理。剪之后:“为什么大家剪的位置不同,却都能拼成长方形?” 孩子们对比发现:“我们都沿‘高’剪了!” 老师追问:“为什么沿‘高’剪就能剪出直角?”—— 这是基于 “高与底垂直” 的性质推理; 2、拼完后:“拼成的长方形和原来的平行四边形,什么变了?什么没变?”“形状变了,但面积没变!因为只是把图形挪了位置,没有增加或减少。”—— 这是基于 “平移不改变图形大小” 的逻辑推理。 每一次操作都不是“盲动”,而是围绕“证明猜想”的推理过程。当孩子们发现“所有平行四边形沿高剪都能拼成长方形” 时,推理的链条已悄然搭建:要证明面积公式,只需证明 “转化后的长方形与原平行四边形的底、高、面积关系”。 三、用 “追问” 深化,让推理有深度。 “转化后的长方形的长真的等于平行四边形的底吗?” 在孩子们初步得出 “底 = 长,高 = 宽” 后,老师没有就此停步,而是拿起剪拼后的图形,进行“还原推理”:“大家看,平行四边形的底是这条边,剪开后分成了两段,平移到长方形的长,是不是正好组成了长方形的长?” 孩子们盯着图形恍然大悟:“原来长方形的长就是平行四边形底的两部分拼起来的,所以长度相等!”紧接着,老师又用 “反例推理” 挑战认知:“如果不沿高剪,斜着剪能拼成长方形吗?” 课件演示 “斜剪后拼成平行四边形” 的过程,孩子们立刻反驳:“不行!因为没剪出直角,拼不出长方形,就没法用长方形面积公式算了!”—— 这一环节,让孩子们不仅知道 “要沿‘高’剪”,更明白 “为什么必须沿‘高’剪”,推理的严谨性大大提升。最终,在层层推理下,孩子们自主梳理出完整逻辑链: 平行四边形沿高剪→平移→拼成长方形(等积变形,面积不变); 长方形的长 = 平行四边形的底,长方形的宽 = 平行四边形的高; 长方形面积 = 长 × 宽→平行四边形面积 = 底 × 高。 当公式推导完成,孩子们兴奋地说:“不是老师告诉我们的,是我们自己‘推’出来的!” 四、以 “文化” 收尾,让推理有传承。 课堂尾声,老师介绍古代数学家刘徽的 “割补术”:“早在 1700 多年前,刘徽就用类似的‘推理’方法研究图形面积,他通过分割、拼接,证明了许多图形的面积公式。” 孩子们听完惊叹不已:“原来古人也这么会‘推理’!” 这不仅让推理意识与数学文化相融合,更让孩子们感受到 “推理” 是数学学习的传承与常态。 这堂课,没有机械的公式记忆,只有环环相扣的推理过程。从猜想、验证到结论,孩子们在每一次追问、每一次对比、每一次验证中,逐步学会 “有条理地思考”,推理意识也在潜移默化中深深扎根。 课后,参会老师先分年级进行讨论,再由一位老师代表发言。五年级组的赵艳老师对整堂作出点评。她指出本节课围绕三个方面重点突破。一是为什么要转化?转化成什么图形?二是怎样转化?为什么一定要沿着‘高’剪?三是转化后对比联系,为什么形状变了面积没有变?为什么原来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现在长方形的长,原来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现在平行四边形的宽?突破了这些难点,学生也就能顺水推舟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她指出整个课堂推理逻辑严密,从一般到特殊,再归纳总结,形成思维闭环,是本堂课推理的一大亮点。 最后,她还指出本节课中对面积的本质还可以再强调深化,为什么沿着‘高’剪还要进一步追问,要学生明白要转化成长方形的关键是创造直角,另外课后练习还可以再精简。 最后,邵其杰书记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他指出本节课逻辑清晰,处处体现推理,最后对数学家刘徽的介绍,既丰富了学生在数学文化上的认知,同时又给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课后练习题的设计精简,充分利用学生的错误资源,强调底与高要对应。最后邵书记对数学组和数学课题组的工作高度赞赏,同时也提出殷殷希望,继续努力,创造数学教学新高度。 教研不止步,成长无终点。每一次教研,都是智慧火花的碰撞;每一场培训,都是自我提升的阶梯。愿我们与知识同行,与优秀为伍,成就更好的教育之旅。 |
| 责任编辑:李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