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川县实验初级中学“登飞来峰”专辑之风筝的悖论:线断时,风才是意义

发布时间:2025-05-19来源:沐川县实验初级中学 作者:文清浏览量:2434

我喜欢旅行,总是在旅行的途中找寻人生的意义。

去年,我在b站上关注了一个骑行博主——赵朔。一辆自行车、一顶帐篷、一个背包,从陕西宝鸡出发,骑行西南西北地区。这大半年间,跟着这位博主,我见识到了祖国的大好河山:从陕西巍峨的秦岭、清凉的都江堰、世界之巅的青藏高原、再到现在的新疆,每一个地方的出现,都让我无比向往。我不仅一次幻想过,自己能说走就走,到自己喜欢的地方,看看自己喜欢的风景,但我真的能吗?

最近,一直在读学校赞助的书籍《二次成长》,里面的一句话是这样说的:我们大多数人,都有制定过计划的经历,有多少人最后坚持完成呢?改变是从内心开始的。正如我说的,我不仅一次幻想过,自己能够背上背包,说走就走,但事实好像和我的想法完全相反。追求自我和人生价值,哪一点才是更重要的? 那么要如何去改变自己?这一直都是我在思考的问题。

说走就走,说得容易。自从大学毕业之后,我感觉自己内心的追求,离我越来越远,又好像越来越近。我一直渴望可能环游世界,但当大学毕业后,随着年龄的增长,父母催婚,工作上的问题,买房买车的压力,这一切成年人的问题接踵而至,仿佛一座大山,压的我喘不过气。我随时和妈妈开玩笑说,“再这样下去,我都要抑郁了”,看似漫不经心的一句话,实际在我心里扎了根。直到去年秋天,我在成都的一个二手书店,遇到了一位修补书籍的老人,他布满裂痕的双手,正在重新装订1982年版本的《庄子》。“你看这些书页,每翻动一次,就离自由更进一寸。” 我当时并没有明白他的这句话,拿着我挑选的书结账走人。最近读《二次成长》后,我又想到了这句话。我突然明白,自由或许从来不是斩断所有绳索的飞翔,而是在束缚中辨认自己真正的形状。

高三那年,我曾在课本中藏了一篇写给自己未来的信。记得当时,我还让班上写字最好的同学,帮我誊抄了北岛诗句:“走吧,我们没有失去记忆,我们去寻找生命的湖。”那么现在的我,是否找到自己生命中的湖了呢?最近,我让孩子们写英语作文《Your life in the future》,孩子们在作文里描写了他自己内心未来生活的样子。“律师、医生、明星…”这一个个的梦想,宛如用金线将他们和这些孩子紧紧的绑在了一起。我仿佛也见到了那年18岁的自己,我羡慕这些孩子们,有着自己的梦想。而我,曾经也幻想过自由,追求自已梦想的孩子,现在好像被风筝线,紧紧的束缚住了,一切仿佛都是为了追名逐利。

到现在,我老是喜欢去大学时候,经常去的一家咖啡馆,熟读陌生人的故事。那个总在角落写代码的男孩,抽屉里藏着环游世界的门票;穿高跟鞋的会计主管每周六换上球鞋,去跑10km长跑。这些细小的“背叛”,像潮湿雨季里冒出的菌丝,悄然瓦解着生命的混凝土。原来每个人都是自己的普罗米修斯,在日复一日的庸常中,偷取自己的火种。就像《二次成长》中说的,改变是从内心开始的。

除我之外,对其他老师而言,脚底那根无形的线,也阻挡不了她们追求自己的人生意义。从同样喜欢旅游的罗雪老师,通过阅读来净化自己内心的谈小红、柏帆、邓文沛、毛修林、彭玉梅…老师,他们都通过自己的方式,悄悄地越过那根无形的风筝线,自由的飞翔在天空中。

今晨打扫房间时,从书柜翻出那封泛黄的信。少年时代的字迹正在褪色,但某个永恒的追问依然清晰:"你找到生命的湖了吗?"窗外的悬铃木正在落叶,金黄的叶片打着旋儿掠过防盗网。我突然笑出声——或许我们注定要在永恒的迁徙中寻找答案,就像候鸟不需要南方,它需要的只是不断划破天际的飞翔。

或许,有一天,我真的会抛开一切,说走就走,去当一个自由自在的“小神仙”。


责任编辑:李进

微信长按扫描二维码后分享

二维码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