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次全国助残日特别报道:来自乐山特校的“无声告白”

发布时间:2025-05-19来源:乐山特校 作者:图/王琪 文/王开敏浏览量:2114

五月的海棠花开遍嘉州,5月16日,乐山市特殊教育学校以“弘扬自强与助残精神 凝聚团结奋进力量”为主题的全国助残日文艺演出,是一场教育温度与生命力量的深度展示,也是一群教育者用爱编织的温暖故事。

随着帷幕拉开,孩子们在舞台上大放异彩:开场舞为听障学生的手语表演《你没说的话》,用指尖在光影中勾勒爱的形状,用肢体语言诉说着比声音更厚重的情感。

图片6.jpg

经典作品《岁岁年年》传达对时光流转的感悟,以及对未来的美好期待。

图片7.jpg

听障学生表演的现代舞《雪崩》,通过肢体语言展现了施暴者、旁观者与受害者的互动关系,诠释了“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这一主题。

盲生班的朗诵与合唱《一株紫丁香》和《如愿》,让声音成为翅膀,载着看不见的光飞向远方。

图片10.jpg

街舞《课间》的舞者通过身体感知节奏,每一次旋转都是对“身体即语言”的诠释。

图片11.jpg

培智班的孩子与父母一同上台朗诵《点亮星星的爱》,他们用最质朴的方式,道出对爱的渴望。

图片12.jpg

古典舞《清庭云月》则以优美的舞姿和如诗如画的意境,将观众带入了一个宁静而深远的世界。

图片13.jpg

图片14.jpg

原创诗歌《大爱无言》从教师们口中缓缓诵出,每一个音节都浸润着师者仁心,每一段文字都镌刻着特殊教育的执着与热爱,传递出直抵人心的力量……

图片15.jpg

这些节目背后,是孩子们无数次的重复练习和老师们用耐心编织的“特殊”成长密码。特殊教育从来不是单向的给予,而是看见每个生命的独特光谱,用艺术为他们打开与世界对话的窗口。

为了这场演出的顺利举行,乐山市特殊教育学校几乎所有教师都动起来了。艺术团老师跪在地上调整学生的肢体弧度,后勤教师紧盯控制台随时微调话筒及位置,行政教师攥着密密麻麻的对接清单穿梭场内,教导处调度碎片化课表,生活部多模式闹钟唤醒,德育处一次又一次的温馨提示,安保在路口指挥来宾车辆专属引导线……从晨光到星夜,他们接力付出。

图片21.jpg

正如教师杨文艺所说:“此次文艺汇演,每一个音符舞姿和台词,都是数百倍于常人的付出,也凝聚着师生的汗水与努力,饱含着孩子们对生活的热爱,对梦想的追求。作为特教工作者,我们愿以爱为灯,用青春浇灌迟开的花,照亮特殊教育的漫漫长路。”这种“全科型”的成长,源于对“每个孩子都不能掉队”的信念。

这场演出也让我们看到社会对特殊教育的支持。五老志愿者的《共青团之歌》《花开中国》、海棠实验小学学生的《快乐的姑娘》与乐山师范学院听障大学生的《海棠花开一路红》遥相呼应,台下观众湿润的眼眶里,映着生命与生命相遇时的温柔共振。

图片20.jpg

乐山特校的“成绩单”同样动人:近五年,百余名聋生考入大学,百余名师生在省残运会摘金夺银,普职融通模式让孩子们掌握烘焙、手工等技能……这些数字背后,是“慢教育”的坚守,是特教教师们用无数次的重复和创新教学方案,守护着每个生命的完整。

演出虽已落幕,但特教路上的故事仍在继续。这场演出的真正价值,是让更多人看见特殊教育不是“例外”,而是教育本质的回归,重新思考“何为成长”“何为公平”“何为生命的尊严”。

我们在这条充满挑战与希望的特殊教育之路上不断前行,深知每一步的成长都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关爱与支持。从市委市政府的政策扶持,到企业、高校的资源注入,再到每一个普通家庭的理解与接纳,是一座城市对教育公平的有力践行。

福华·乐山特校梦与阳光艺术团,作为孩子们追逐梦想、展示自我的重要平台,仍在不断成长。期待未来能有更多力量加入,共同为孩子们的艺术之路添砖加瓦,让这份对生命的热爱与对艺术的追求,继续在舞台上绽放光芒。愿每一个生命,都能被温柔听见;愿每一份努力,都能被时光看见。


责任编辑:李进

微信长按扫描二维码后分享

二维码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