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下,义务教育学校教师要实现自我突破
发布时间:2021-09-22来源:宜宾市第二中学校 作者:周鹏程浏览量:2474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要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小学低段不布置家庭书面作业,中高段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60分钟,初中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90分钟。北京、上海、成都等多个地方已经行动,落实“双减”政策。一时间,“双减”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在“双减”下,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该怎样实现自我突破呢? 一、高度重视,深刻认识,积极落实 “双减”政策着眼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利于构建教育良好生态,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义务教育学校教师,要保持关爱学生、关心学生成长与发展的初心,增强意识,提高认识,深刻理解“双减”政策对缓解家长焦虑情绪,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等方面的重要意义,从而更加积极地、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双减”政策。 二、加强沟通,消除顾虑,携手共进 实施“双减”政策,让部分学生及家长(主要是补课学生及家长)很不适应,他们在一段时间内难以找到提高孩子学习成绩的更好办法,也看不到孩子进步的希望,难免产生苦恼。这时,教师应更加积极地与家长沟通,促进家长更新观念,引导家长探究培养孩子的方法与策略:从培养良好习惯入手,让孩子主动学习;从寻找学习方法入手,让孩子高效学习;从质疑问难入手,让孩子善于学习。教师还可以通过学生间的竞争、比拼,表彰班级、年级进步(主要指“不补课”仍在进步)的学生,树立学习进步典型,促进学生及家长转变观念,帮助他们消除烦恼。 三、加强学习,夯实教研,提升能力 教师要加强研讨,重视团队建设,积极参与业务学习,夯实学科教研。多读教育专著,更新教育理念,探究学科教学策略;重视集体备课,依靠学科组、备课组集体研讨平台,互助共进,向教研要质量;利用区域学科研讨,交流先进教育教学经验,扩大优质教育影响力,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提升自身素质和业务能力。 三、抓好课堂,提质训练,有效辅导 “双减”下,课堂教学成为学校教育最主要和最重要的阵地,必须抓实课堂。但任何班级的学生都存在差异,而影响课堂质量的因素又很多,学生的基础水平、学科学习能力、听课的专注程度、思维状况以及接受知识的能力、学习态度与思想状况、习惯与品质等等,都会对课堂效果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要使课堂教学出彩,教师就要把“提高课堂质量的方法和策略”的探讨和研究进行到底。同时,教师要在充分了解每一个学生并进行学情精细分析基础上,从学生角度出发思考、设计、优化教学内容,深挖教材,突破重难点,以学生乐于接受的形式,把复杂知识简单化,把简单知识趣味化,把枯燥内容生动化,把方法、技巧系统化,再选择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轻松愉悦的课堂活动,才有可能让学生们在课堂上学得开心,学有收获,得到思维锻炼、能力提升和素质发展。 让学生作业有质量。教师要精心设计适当量的课堂练习与课后作业,注重学科知识、生活知识和时代知识的融合,注重学科知识的关联与延伸。把作业设计作为备课组的重点研讨内容。学科组(或备课组)成员共同研讨、设计作业,注重整体与局部结合,而教师个体可以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再次优化。作业设计坚持重基础、有梯度、有弹性、有个性的原则,力争让学生在完成作业时,既巩固课堂知识又提升知识迁移能力。还要通过精细的作业批改来确定教师的讲评内容、辅导内容和辅导对象,批改、讲评都要在针对性和高效性上用力,突出差异。 提高课后服务质量。教师要根据班级学生实际能力状况,有效利用课后服务时间,指导学生完成作业,重点对学困生进行学法和解题技巧等方面的指导。同时也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拓展空间,切实提高课后服务质量。 “双减”下,义务教育学校教师要有自我突破,要有更强的业务素质,对自己要高标准、严要求,遵循教育规律,因材施教,要在提升自我能力、优化课堂设计、提高作业质量、提高课堂效率、加强学法指导等方面狠下功夫,同时积极做好家长、学生思想工作,“双减”政策才能真正有效,得到落实,学生的素质才能实现全面发展。 |
责任编辑:陈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