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班级管理中开展环保教育的实践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24来源:留耕初级中学校 作者:刘颖 姜聃浏览量:3405
摘 要:环保教育事关学生的终身发展以及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本质需求,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模块。在开展初中班级管理时,要借助各方面的实施载体引导学生养成环保观念和习惯。本文结合教育实践经验,论述了在初中班级管理中开展环保教育的策略,提出可以在班级中借助教室环境、主题班会等载体开展环保文化教育,可开展垃圾回收、废旧物品手工制作、爱心种植等环保实践活动,在日常的班务活动中应引导学生节水节电、维持整洁环境,并着重用好评价策略,促进环保教育的深化。 关键词:初中教育;班级管理;环保教育 拥有环保意识与相关知识,养成保护环境的习惯,是现代社会个体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初中生处于价值观发展的关键时期,在此期间开展环保教育,可以引导学生认同和内化环保理念,自觉践行低碳环保的要求。班主任是面向学生开展环保教育的重要主体,可以借助班级管理中的各个途径实施教育。我们在平时的教育工作中,注重将环保教育融入生活,通过点滴小事培养学生的环保习惯。以下结合教育实践经验,探讨具体的活动实施方式。 一、以文育人,营造环境保护氛围 文化是引领人心的精神力量,对于学生具有熏陶培育和潜移默化的作用,开展环保教育离不开建设相应的环保文化。班主任可以利用各种文化呈现载体,开展多类型的活动,以营造重视环境保护的人文氛围。 (一)优化班级室内环境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无论是种植花草树木,还是悬挂图片标语,或是利用墙报,我们都将从审美的高度深入规划,以便挖掘其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最终连学校的墙壁也在说话。”教室是学生在校最为主要的活动场所,室内的所有陈设、物品都会对学生的心理形成暗示。利用班级的室内环境实施教育,可以创设沉浸式的感知情境,引导学生高度认同对象的特征。[1] 教师可在班级墙壁中创设环保宣传专区,装饰环保标语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环境保护,从我做起”、“树环保之风,迎美丽生活”等等,也可粘贴由学生设计的环保宣传画。在图书角中,可以摆放与环境保护有关的科普读物,引导学生阅读。可以利用教室后的黑板创办黑板报,让每名学生参与,发挥自身特色。综合利用以上多种方式,让每名学生都既是环保文化的“接受者”,也是环保文化的“创建者”,可以促进学生接纳环保的理念。 (二)开展环保主题班会 主题班会利用专门的时段开展思想教育工作,对于提升学生对环保的重视程度具有关键作用。为了保障环保主题班会的成效,班会的表现形式既要有严肃性,又要具备活跃性,要能激发学生对环保议题的思考、表达、讨论。同时主题班会要向实际生活下沉,与生活中的环保需求关联起来。 如在开展“爱环保,爱生活”主题活动时,教师选定一个学生小组负责该活动的策划,再由小组推举一名主持人,教师看过学生的班会策划方案后确定活动方式。活动先由学校近期在校园道路旁植树的事件引出,请学生讨论事件对于师生生活的意义。经过交流和讨论,学生从中总结出了美化环境、放松心情、提升空气质量等方面的益处。然后,主持人进行总结:“如果我们爱自然环境,那么环境将源源不断地回馈我们。”其次再引出下一个讨论环节,请学生结合实际谈谈生活中可以通过哪些方式为环保做贡献。借助这个活动,让学生认识到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关系,并提升了环保的自觉意识。 (三)突出主要环保节日 班主任在创设环保文化的过程中,要注意突出主要的环保节日。节日是一年中具有特殊意义的日子,其中承载了更多的文化内涵。围绕环保类节日开展活动,可以提升活动的仪式感,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可以在3月12日植树节、3月22日世界水日、4月7日世界卫生日、6月5日世界环境保护日等节日下,开展专题化的活动。如在6月5日世界环境保护日时,我们组织了制作手抄报的活动。教师在手抄报的板块设计上提出了一些建议,如设立“环保知识百科”“环境污染危害知多少”等板块,并提出学生可以选一个较小的点切入。除制作手抄报外,教师还开展了班级演讲活动,由学生自行搜集资源和撰文,最后集中演讲。在活动过程中,教师提供一些帮助和建议,以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二、知行合一,开展环保实践活动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在环保教育中应将“知”与“行”结合起来。环保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要能引起学生的行为转变,因此实践类的教育活动必不可少。实践本身也是学习的过程,可以反过来促进认识升华。在从事班级管理时,我组织了如下几方面的环保实践活动。 (一)分类回收,有效利用资源 处理垃圾的方式,是环境保护的重要议题。学生在校学习和生活,每天会产生大量垃圾,以往学生处理垃圾的方式是统一放进教室的垃圾桶内。其实在学生扔弃的垃圾中,许多都是可回收、可以再利用的。我们自学生七年级入校开始,就设立了垃圾分类回收的制度,使之成为班级的一项常规管理方式。 1.共同讨论,确定活动方式 垃圾分类回收,是为了促进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为实现这一目标,要以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为前提。环保实践活动的主体是学生,如果仅仅是班主任提出要求,学生对活动没有情感上的基础,未必会积极配合。因此我们通过师生共同讨论来确定活动方式,让学生凭借环保知识探索开展分类回收活动的方法。 当学生进入七年级时,大多已经具备了关于垃圾分类的基本知识。因此教师直接引出话题,让学生说说在校学习和生活产生的主要垃圾种类,再想想其中哪些垃圾可以回收。经过思考与交流后,确定了塑料饮料瓶、纸张是主要的两种可回收垃圾。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让学生设计分类回收办法,即使用两个回收箱分别放置饮料瓶和纸张,以此处理两个最大的可收回垃圾源,然后制定活动实施细则。基于共同讨论确定活动方式,可以让学生确立“集体的事大家管”的思想,懂得怎样协调个人的行动。学生的积极性得到提升,对后续的活动开展会有助益。 2.适时创新,提高回收效率 实践的方法会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师生每天坚持垃圾分类,对其中各个步骤的认识更为细致,因此设计了创新性的分类回收方法。在活动初期,我们使用学校提供的垃圾桶,放置塑料袋,待垃圾装满后交给学校的垃圾处理部门。后来许多同学都发现这个方法不够完善,主要的问题出在纸张回收方面。纸张质量轻,当纸张盛放较多后,很容易飞出,给师生生活带来不便,而且每次都使用一个塑料袋,并不符合环保的理念。针对这个细节问题,师生通过再次讨论制定了应对方案。学生从家中带来废旧的纸盒,在纸盒上开一个口子,学生要扔弃废纸,可以直接从投放口中扔弃。纸盒装满后再交给学校回收垃圾的部门,这样不需要再浪费一个塑料袋,而且连同快递纸盒也一起得到回收。学生的工作环节也少了许多,如不需要套垃圾袋,也不用经常处理飞出的纸张等等。这个实践经历让学生懂得,只有勤于动脑才会有环境保护的好方法,而且发展了重视细节、精益求精的品质,培养了学生自主、自立的态度。 (二)变废为宝,制作手工艺品 废弃物经过创新利用,也会重新变成具有价值的物品。变废为宝的过程,可以最直观的方式让学生认识什么是可回收、可利用,进而在生活中树立节能环保的观念。将废弃物转化为工艺品,也能够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意识,让学生懂得所有事物都来之不易,学会敬惜生活中的各种物品。 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我们召开了“废旧物品DIY”活动,学生利用在校自主活动时间来完成它。对制作手工艺品特别感兴趣的学生,也可利用在家的时间从事活动。先由班主任提出倡议,让每名学生结合自己喜爱的领域,使用废旧物品制作一两件手工艺品。如学生使用快递纸盒制作了手工房屋、笔筒、迷宫、袜子收纳箱,有的学生用易拉罐制成花瓶、椅子、水桶、灯笼,或用废旧光盘制成手工自行车、调色盘,将其组接成几何图案;还有的学生利用废弃的中性笔芯头制作各式各样的小动物等等。学生完成制作后,教师再利用班级的展示区集中展出这些学生作品,给予学生一个表现自己的舞台。在集中展示环节,学生在废旧物手工艺品中融入的创意,对其他学生而言是心灵的启发,可以促进学生加深对环保的认识。 (三)爱心种植,美化生活环境 种植活动让学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生活增添绿意,是环保教育活动中最富生命力的一部分。班主任可以开展种植活动,以此培养学生崇尚环保的态度。 1.开设班级生态角落 在教室中可以利用窗台,或自搭架子,开设班级的生态角落。可以利用班级回收废弃物换来的款项,订购绿色盆景放置于角落中,也可发动学生将家中的绿植带来教室。完成对生态角落的初步布置后,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为植物制作特色小身份证,在卡片上标明植物的名称、生长习性、养护方式。可以将每盆植物委托给具体的某名或几名学生照顾,让学生深度参与到对班级“小森林”的营造中。通过这种方式,将自然的生机带到教室中,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亲近自然,培养对自然的审美能力。亲手照料植物的活动也能够培养学生的责任感,让学生懂得每个人都应为环保尽一份力。 2.促进家校合作活动 家庭是学生生活的重要场所,为了促进家校之间的合作。我郑重向每一位同学发出倡议:在家庭中做环保知识的最佳宣传员、“小喇叭”,积极倡导父母树立“绿色环保”理念,带动父母也加入到环保事业中来。[2]在活动中,邀请一些擅长种植的家长来当老师,给同学们讲解不同植物的养护方法。也在家里推广垃圾分类投放,回收利用。换回来的经济收益交由学生自己管理,培养学生对生活艰辛的体会,感知父母赚钱的辛劳,也要为学生树立正确的金钱利用的价值观点。借助家校合作的机制,促进了不同教育主体的联动,实现了多种教育环境的融合,进而对学生环保态度的发展起到全方位的影响。 三、融入班务,培养低碳行为习惯 环保教育应当融入日常的班级事务中,使之成为学生生活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环保教育与班务的深度融合,可以让习惯成自然,发展学生的低碳行为习惯。 (一)形成节水节电公约 节水节电是在教室环境内的节能项目,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制订节水节能公约,再带领学生实施公约,以践行环保理念。让学生制订班级公约,可以让学生做到自我教育和自主管理,成为班级的主人。学生相互监督,坚持做到人走灯灭,随手关好吊扇、水龙头。班主任平时以“勿以善小而不为”的格言鼓励学生,让学生保持对节能细节的关注,坚持长期做好每件小事。为了鼓励学生,我们平时会调取一些关于教室用电的数据,将其与前期用电量对比,在课堂中展示。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呈现实践的动态过程,让学生看到环保实践的“有形成果”,认识到长期坚持可以带来改变,进而形成为环保而努力的积极情感意向。 (二)维持教室整洁环境 教室是与学生切身感受息息相关的环境,整洁的教室环境可以为学生带来舒适放松的心情。[3]学生习惯了保护教室环境,就更能够认识在宏观层面上保护外部环境的意义。环保教育与其他教育活动一样,要遵循认知发展的基本规律,仅凭说教是不够的。只有当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真切地感受到某种策略的好处,才会将其转变为自身的行为方式。因此,我们平时重视维持教室的整洁环境。在此方面,首先做好日常的清洁值日,将其分为扫除、浇花、整理图书角等各个部分,覆盖到影响环境感受的方方面面。与此同时,重视对学生日常行为习惯的引导,让学生养成不乱丢杂物、不乱倒垃圾、不涂画桌面的习惯。在当日负责值日的学生,要负责在白天中维持整洁环境,及时劝阻破坏环境的行为。 (三)开展相应评价活动 在班务管理中,班主任经常会开展评价活动。对班主任而言,评价是一项重要的管理手段,是开展工作的重要方法。评价能够使教育活动中“价值”的要素突显出来,让学生加深对环保价值观的认同。平时我们开展以下两类评价活动。一方面,捕捉教育活动中的具体事实,不失时机地开展激励评价。如开展分类回收活动后,学生在课后都将塑料瓶和纸张扔弃在回收箱内。教师便在班务会上予以表扬:“同学们说到做到,言行一致,老师为你们感到骄傲。”通过节约用电使班级耗电量下降时,教师鼓励道:“这是同学们共同努力的结果。”另一方面,针对在环境保护方面表现优异的小组和个人,给予荣誉称号,颁发学生自制的环保小奖章,引导其他学生见贤思齐,促进崇尚环保成为全班的共有观念。 四、结 语 开展环保教育是促进初中生全面发展的应有之义,可以培养学生在新时代下的责任担当精神。以往开展环保教育,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在今后的教育实践中,我们也将继续以文化建设为引领、以实践活动为载体、以日常班务为依托,将环保教育融入立德树人的全过程中,让学生时刻心系环保,通过点滴小事参与环保事业,促进学生成长为适应可持续发展需求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黄崇芳. 如何在班级文化建设中进行环保教育[J].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8,(8):61-61. [2]郑云. 浅谈环保实践活动与班级管理的有效整合[J]. 读写算:教育教学研 究, 2015(49):101. [3]黄玲. 谈班级管理中的整洁工作的有效指导[J]. 课程教育研究, 2016(27):211-212. |
责任编辑:陈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