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侯区社区学院以“师资强基”破局,铸就成都终身教育示范标杆

发布时间:2025-11-10来源:武侯区社区学院 作者:林钲凯 浏览量:2943

作为成都构建“市—区(市)县—街道—社区”四级终身教育联动体系的核心支点,武侯区锚定全市全域均衡发展大局,以全国首创的标准化体系破题、全域贯通的共享机制赋能、全龄适配的培育模式提质,创新打造“五位一体”社区教育师资库,通过体系化构建、规模化共享、精准化培育激活人才效能。不仅为辖区终身教育筑牢“人才根基”,更以可复制的“武侯范式”、可辐射的“师资纽带”,为成都全域终身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核心动力,在助力“全球学习型城市”建设中扛起武侯担当,走出一条“以师资强教育、以示范带全域”的特色发展之路。

图片1.png

一、首创标准,构建可复制的“武侯范式”,破解全域师资难题。成都正加速推进“市—区(市)县—街道—社区”四级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师资标准化、规范化是四级终身教育联动体系落地见效的核心保障。面对全市社区教育师资零散化、不均衡等痛难点,武侯区率先发力,全国首创《社区教育教师专业标准》《社区教育兼职教师培训指南》,从准入门槛、职责边界、能力提升到评价考核,建立全链条、闭环式管理规范,创新搭建“五位一体”师资库架构,形成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师资建设“武侯方案”。

图片2.png

图片3.png

目前,师资库已吸纳近300名优秀人才,覆盖文化艺术、实用技能、健康养生、非遗传承等12大领域。标准化建设经验获全市推广,推动成都社区教育师资从“零散化”向“体系化”转型,有效破解全域师资质量不均衡难题,为四级联动体系筑牢人才基础。

图片4.png

二、全域共享,打造辐射全市的“师资纽带”,缩小区域教育差距。围绕成都“优质教育资源全域流动”的核心需求,武侯区以师资库为核心载体,构建“跨区输送+市级共育”双向辐射机制,让优质师资成为全市全域终身教育的“活力纽带”。

图片5.png

2025年成都暑期“诸葛先锋”行动中,选派23名骨干教师统筹全市17个区(市)县社区教育志愿者培训,通过专题授课、实战指导提升全域师资教学能力;定向输送12名非遗、银发教育领域骨干至金堂、蒲江等远郊区县,精准助力特色师资队伍建设。联合成都市社区大学将师资库培训体系升级为“市级共享课程”,创新“专家理论讲解+专职教师实战演示”双师模式,在2025年“优质课堂打造”专项培训中,邀请省市级教育专家与武侯优秀教师联合授课,覆盖全市近800名兼职教师。

图片6.png

截至目前,累计开展29场师资专项培训,其中11场面向全市开放,聚焦“优质课堂打造”“特殊群体教学适配”等核心能力,切实缩小中心城区与远郊区县师资差距,强化全域协同培育效能,推动成都终身教育从“单点突破”向“全域共进”跨越。

三、精准适配,创新全龄覆盖的“培育模式”,对接多元学习需求。紧扣成都终身教育“全龄覆盖、全民参与”的发展导向,武侯区创新“按群体定方向、按需求强能力”的差异化师资培育模式,让师资供给精准匹配多元学习需求。

图片9.png

在青少年教育领域,重点培育“实践教学+文化浸润”型师资,提升场景化、体验式教学能力,助力校外教育提质增效;在老年教育领域,定向培育“智慧助老+健康养生”专项师资,适配“老年友好型城市”建设需求,让老年群体“学得会、用得上、享得到”。目前,相关经验已在全市老年教育、青少年校外教育师资培育中广泛推广,进一步凸显武侯区在成都终身教育师资建设中的示范引领作用,让优质教育资源惠及更多市民。

下一步,武侯区将持续深化社区教育师资体系建设,以更高标准完善培育机制、以更宽视野拓展共享维度、以更实举措提升专业能力,推动师资质量与教育内涵双提升,让“武侯师资”成为成都终身教育的闪亮名片,为成都加快建设“全球学习型城市”、打造终身教育示范标杆贡献更大武侯力量。(林钲凯)

责任编辑:杨紫薇

微信长按扫描二维码后分享

二维码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