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到文章里的小船 ——“过渡”专题汇报课在丽雅小学上演

发布时间:2018-05-17来源:四川教育新闻网 作者:朱炳浏览量:2685

近日,丽雅小学孙坤云老师,在三年级十班上了一堂“做课国学之‘过渡’篇——游到文章里的小船”。

课前让学生吟诵苏轼的《渔父词》四首,引出自己写的一首小诗《游到文章里的小船》,引出今天上课的主题。然后用三年级上册中学过的过渡句(词、段),重温“过渡”的相关知识。再引出选文(出自五六年级教材)中的过渡句,猜文章的主要内容,然后让学生读选文圈出过渡,把出示的过渡句还原在原文中,来运用所学知识。接着,通过老师朗读自己写的一篇关于三年级十班学生自身表现的文章《糟糕透了的三年级十班》,让学生一边听,一边写出文章中用到的过渡词句等(画小船,放小船环节),紧接着老师播放了一个视频(收集的学生平时表现好的相片,一边播放,学生一边唱《苔》这首与梦想有关的诗歌,勾起学生回忆近段时间的点滴进步)然后让学生自己重新在这篇文章的后面写一个“扭转”三年级十班命运的过渡句,再写出三年级十班表现好的具体事例(在有一部分学生无从下手的时候,老师出示了自己的下水作文,为学生作了示范),并重新修改这篇文章的题目——《……三年级十班》(造小船,渡小船环节)。最后学生汇报自己写的文章。写得好的,可以上台挑选由老师写的《渔父词》和《苔》的六幅书法作品。

在整个教学环节,阅读部分有很大的难度,很多学生不能在短时间内找到答案。老师故意选择如此有难度的文章,有两个目标。一是为能力强的学生搭建一个平台,增强信心;二是为不会的学生设置障碍,使其明白,学习是需要努力认真的,不是老师教过的知识,你就一定掌握了。在写作运用环节,课堂出现了局面的“扭转”,学生绝大多数能写出过渡句及后面的内容,在汇报环节挑选奖品环节,把课堂推上了高潮。课堂在学生们领导老师的书法作品的兴奋声与没有领到老师的书法作品的遗憾声中接近尾声。最后,老师把本节课的主题加以升华,以照应开头写的《游到文章里的小船》的小诗结尾:

游到文章里的小船

也努力地游啊游

一不小心

它又游到了

我们人生的长河里

它载着努力与勤奋

载着希望与梦想

把我们从人生的

一个阶段

过渡到另一个阶段

把我们一步步送达成功的——

彼岸

孙坤云,小学语文二级教师,从教16年,一直教语文。经常执教小学语文高段教学,对国学经典很感兴趣,经常把一些国学的经典内容以及吟诵、书法与自己的语文课堂相结合,形成了自己的一个上课形式——做课国学。

孙坤云老师曾在2016-2017年度也尝试过这样的做课:“做课国学之‘伏笔’篇——笔,你真的藏好了吗?”“做课国学之‘真情’篇——真情动人,永以为好”“做课国学之‘修身’篇——遇见经典,遇见最美的自己”“做课国学之‘屈原’篇——思美人”,加上这次“做课国学之‘过渡’篇——游到文章里的小船”共有五次尝试,达到了一定的教学效果。这五次的做课国学都有一个共同点:每一次课都有写作的环节,都穿插了国学元素(吟诵、书法、古诗文),都基于语文课本和学生的生活为出发点;不同点是“过渡”篇和“伏笔”篇基于的是写作方法,而“真情”篇、“修身”篇基于的是具体的内容,“屈原”篇则是基于人物主题。

通过这几次的尝试,更加坚定了信心,相信孙坤云老师会继续把“做课国学”的课做得更好。(朱炳)

责任编辑:四川教育新闻网

微信长按扫描二维码后分享

二维码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