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荐书)煎茶小学刘清红

发布时间:2016-06-13来源:四川教育新闻网 作者:网站编辑浏览量:368

煎茶小学书香家长刘清红_副本.jpg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做人的楷模。父母的形象、做人原则、思想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孩子现在已是五年级的学生了,我在享受为人母亲快乐的同时,也在努力做一个合格的妈妈,教育、培养好孩子是我的责任。下面是我通过家庭教育得到的一些感想。 

    1.积极营建和谐幸福的家庭环境

    要想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首先要营造一个幸福和谐的家庭氛围。我作为儿媳,这么多年以来一直把公婆当做自己的父母对待,从未红过脸,一直嘘寒问暖,与他们和睦相处。这一切也会影响到儿子,所以他从小也知道尊老爱幼,有时候还像小大人似地关心长辈。 

    2.从小事做起,锻炼孩子的意志

    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将来要融入社会,要独挡一面,因此我认为素质教育中孩子的自理能力相当重要。从儿子很小起,我就要求他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洗脸、刷牙、洗脚每晚必须要做的,适当地干点扫地、倒垃圾的家务劳动,现在已经学会了简单的做饭,所以上学以后整理书包这类小事我从没有操过心。我觉得做父母的不要让孩子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小皇帝生活,适当的让他吃点苦,做点事,会大有裨益的。 

    3.和孩子做知心朋友 

    我一贯主张要教孩子成才必先成人,首先要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因此我对儿子的整体把握是注重情商的培养,充分尊重和理解,做孩子的朋友。儿子因为不熟悉而拒绝和别人玩耍,我就鼓励他和别人一起玩,你就能体会到很多快乐,学到你所不具备的见识,所谓“学人之长,补己之短”。有时儿子闷闷不乐,我就耐心引导:有什么事情就告诉妈妈,妈妈是最关心你、疼爱你的人,是你永远的朋友。就这样,儿子慢慢敞开心扉吐露了心事。所以,要走进孩子心灵,做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4.分数不是衡量孩子的唯一标准

    能否正确对待孩子成长中的挫折和失败,也是衡量父母自身教育素质高低的一个尺度。孩子自上一年级起,学习还跟得上。即使平时严格要求孩子,但是我始终坚持一个观点:我只要求你把你该学的掌握好,至于分数那是次要的,因为你所学的全部掌握了,成绩自然就上来了。但是前提是你要认真学,要细心。所以遇到不满意的成绩,我并不抱怨他,而是同孩子仔细分析失分的原因,从哪里跌倒从哪里爬起来。 

    5. 对孩子施以正面教育,鼓励教育

    对于孩子的每一点成绩、进步,我都适当进行语言鼓励……慢慢地我发现儿子成熟长大了不少,还能独立做不少事,更重要的是做事比以前有信心多了。 

    我期望能尽力配合学校、老师的教育把他培养成一个让身心都得到健康发展的具有坚强的毅力,有爱心的男子汉。

 

推荐书目:《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换种方式做父母》、《会阅读的孩子更成功》

推荐理由:

好书推荐一:《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20世纪,一个独特的生命以勇敢的方式震撼了世界,海伦·凯勒一个又聋又盲的人,一个生活在黑暗中却又给人类带来光明的女性。她写出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影响了世上的千万人。这本书是海伦·凯勒对于自己的一本自传。里面记录了海伦聋盲后到成年的点点滴滴,包括她在暴风雨中的害怕、无助等等。最后,海伦在自己的努力下,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本来这种读物应该在小学或初中那个阶段完成的,但由于当时不喜读书,便与此书无缘。今天买来拜读一下,不知能给我带来多少收获,或许没有幼时得到的多,但多多少少能激发出我的一些少年时的激情就够了。

    小时候的海伦是一个聪明又活泼的女孩,六个月就可以说一些简单的话语,刚满周岁就会走路了。总之,她比一般的孩子要乖的多,好学的多。然而好景不长,幸福的时光总是结束的太早,在她十九个月大时,因一场高烧失去了听觉与视觉,就与这个世界失去了沟通,失去了联系,但她的发声器官没有受损,就是因为接受不到学习和模仿的刺激,所以不会说话,直到七岁,她在充满爱心与耐心当时只有20岁的莎莉文老师费尽心思的引导下,走出了黑暗与孤独,感受到了语言的神秘,领悟出了知识的神奇,从此这位美国女孩,求知若渴,凭着自己惊人的毅力,不但学会了说话,还学会了多国的语言文字,并且以优等的成绩完成了哈佛大学四年的学习,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获得文学学士的盲聋人。她一生共度过了八十八个春秋,却熬过了八十七个无声、无语、无光的孤独岁月。

    这一本传记其实没有任何激动人心的记录,都是些再平凡不过的生活琐事,但放在海伦·凯勒这样一个主人公身上,每一件平淡的小事都是她生命的探险,充满了新奇。光明对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在读了本书之后我们不得不承认海伦.凯勒是个传奇式的人。正如马克·吐温曾说:“十九世纪有两个奇人,一个是拿破伦,一个就是海伦·凯勒。”读完这本书后我的心被海伦的精神深深的震撼了!在书中海伦说:“知识给人以爱,给人以光明,给人以智慧,应该说知识就是幸福,因为有了知识,就是摸到了有史以来人类活动的脉搏,否则就不懂人类生命的音乐!”的确,知识的力量是无穷的,正是知识使海伦创造了这些人间奇迹!多读书,从书本这位良师益友我们可以学到太多。书是世界上最无私的老师,他不会在乎你的身份,不会在乎你的健康,无论面对谁,他都会毫无保留地将知识传授给你,和书成为好朋友便是最值得开心的事了。

好书推荐二:《换种方式做父母》

    拥有一本好书,就像站在山顶上看风景,风景无限好。当我阅读这本《换种方式做父母》时,真是受益匪浅!书中没有华丽的辞藻,语言朴实,故事生动,字里行间充满着真情,充满着爱。放下书,其中的内容仍如波浪一般不断冲击着我,让我沉思,也感受到自己在教育方面(特别是家庭教育)存在许多错误的思想和方法,这些教育误区在我们的身边也是屡见不鲜的。我真的希望中国的家长都要读一读,学一学,让我们的孩子都快乐生活,健康成长,成才成人,造福祖国!

    这本书的作者就是大家所熟悉的周弘,中国赏识教育的发起人,他的赏识教育理念曾经轰动全国。 周弘老师用独特的方式将自己聋哑的女儿教育成博士,他用20年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哪怕天下人都看不起你的孩子,做父母的也要眼含热泪地欣赏他、拥抱他、赞美他,为自己创造的生命而自豪,这就是周弘的赏识教育。“赏识教育的奥秘就是唤醒每个孩子心中的‘好孩子’。”  

    书已经看完了,但是有几个词却深深地印在了心里。

    第一个词——“沟通”

    沟通是人类的本能,没有人喜欢把自己封闭起来。小时候,孩子对父母是那么信赖,什么都愿意和父母讲。渐渐地孩子觉得父母好像不再那么通情达理,还动不动就用学习来压,用大得够不着边听出了耳茧的大道理来压。如果孩子预测到把事情讲给父母听会是这样的结局,他会选择闭口不提,把欢乐,不快闷在心里,或与别人讲。孩子在父母面前找不到沟通的快乐,沟通自然就无法顺畅。许多父母的悲哀就在于心里疼着爱着孩子,却不知孩子心里想的是什么,要的是什么。

    父母要施教于孩子,就需要有沟通能力。沟通的前提是平等,要让孩子接受你的观点,必得让孩子接纳你,信任你,而这都需要平等,有了平等,才有尊重。而沟通中的尊重就是倾听,父母要让孩子感觉到:你很尊重他,你很在意他。认真倾听对方的倾诉,就是尊重别人的最好体现。家长和老师要放下架子,跟孩子做朋友,多和孩子聊天、沟通,多听孩子的想法,从而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

    第二个词——“宽容”

    所谓“宽容”,就是孩子有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或错误,父母都要给予宽容,耐心地期待和帮助他们反思、进步。

    要学会宽容孩子的错误。孩子成长的过程便是一个犯错误的过程,在错误中成长便需要给孩子一个容错空间,无论什么原因,宽容都是不可缺少的。周弘老师提倡用“花苞心态”看待自己的孩子,每个人的身上,都既有优点,又有弱点。“如果每个家长都把孩子的弱点看成花苞,修正它,容忍它,既用喜悦的目光欣赏盛开的花朵,又用期待的目光欣赏迟开的花苞,那么你的孩子就一定会有美好的人生。”

    第三个词——“激励”

    拿破仑的士兵即使是最后一名,也相信自己是当将军的料,所以他的军队能勇往直前,征服欧洲大陆。激励就像农民为庄稼施的肥,会增加好的收成。经常对孩子说“太好了,你真棒!”、“你太值得我们学习了!”、“你真了不起!”、“很高兴你有如此的进步!”,会使孩子感到一种成就感,感到父母对自己的关怀与认可。每个孩子都有可爱的一面,家长和老师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挖掘孩子身上的闪光点,通过言语的激励,使其个性特长得到充分发展。有时家长和老师一个赞许的目光,一句欣赏的话语,对孩子来说都是促进的强大动力,它们是帮助助孩子飞向成功彼岸的翅膀。

    第四个词——“期待”

    当孩子有进步时,需要得到的是认可、赞赏;当他受到委屈时,需要给予的是安慰;当他犯了错误时,需要给予的是宽容;当他遇到挫折时,父母的鼓励,一句“你能行”,或许会使孩子重新树立自信心。此时,父母期待的目光,或许会激发起学生战胜困难的勇气。

    赏识的力量像阳光,洒向到哪里哪里亮。用赏识的眼光看待孩子,是父母们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永远做孩子的欣赏者,肯定孩子的成功,培养孩子的兴趣与自信,欣赏孩子的才华,相信孩子肯定会因此而更聪明、更自信、更成功。

好书推荐三:《会阅读的孩子更成功》

    南美英在开篇中就为我们阐明了阅读的重要性。

   (一)阅读的乐趣。如果孩子知道可以从阅读中得到许多好处,想必一定会以快乐的心情去阅读书籍。因为所有的快乐中,持续最久的就是从阅读中获得的,也没有任何一种快乐可以和一本好书带来的快乐相提并论。

   (二)授之以渔的阅读。不要只在孩子的头脑里灌输知识,而是要教导孩子得到知识的方法,即思考力。在开发思考力的方法中最受重视的理论是“读书过程论”。

   (三)成绩不好并不是因为头脑笨。读者并不是被动式地阅读作家们写出来的内容,而是以先验图式来主动地解读内容。由于先验图式的形态不同便会形成个人容易或者不易理解的领域。因此以往认为孩子的理解能力未进步的原因在于头脑不够聪明的观点是不正确的。

   (四)提升EQ的阅读。智商指数(IQ)和情商指数(EQ)是衡量人的精神领域的两种方法。IQ高的小朋友可以得到很高的分数也能很顺利地进入好学校。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更需要忍耐心、同情心、持久心、自我抑制冲动心以及道德心,没有这样的能力就算在学校成绩优良也不能适应社会。而阅读是提升EQ的最有效的方法。

   (五)可以依靠一辈子的锚。人类要产生安全感,心中必须要有健全真实的价值观,否则就会被现实生活中的混乱价值摆布。而优良的书籍会在非常时期带给快乐阅读的读者如同锚一般的力量。

   (六)阅读可以医治内心里的病。对一些比较严重的内心的病,阅读治疗具有很好的效果,对人的精神世界能发挥深刻的作用。

    如何甄别一本好书,这是南美英提出的又一观点。我们在为孩子选书的时候,大都没有考虑什么是好书,潜意识中觉得书店买的都是好书,随便找几本不就行啦。殊不知书也分良莠,如果某本书给人的灵魂带来伤痛,那这本书就没有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因此,不是每一本书都对所有的人有益处,在选择的时候一定要参考读者的情况与立场。

    阅读的方法和技巧也是相当重要的,我觉得孩子在不同的时期,可以像书中介绍的那样,有针对性地选择其中的方法。阅读是孩子一生的功课,阅读所带来的喜悦、思考力、信息的良性与感性等,都是生活中必备的能力,让我们步入阅读世界,从中学会思考,从中找出自己的金钥匙,走出自己的路。

    我们每个家长都有一个梦想,那就是,努力把孩子培养成为热爱学习,学一知十,具有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孩子,让我们为了这个梦想努力吧!

责任编辑:王秋雨

微信长按扫描二维码后分享

二维码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