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县二中实验学校先婷婷、泸县四中石半丁 :基于项目化学习的高中语文单元整体教学实践与研究
发布时间:2025-08-15来源:四川教育在线 作者:先婷婷 石半丁浏览量:2484
摘要:项目化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育人方式,具有自主性、实践性、综合性等特点,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促进学生主动探究、积极合作,提高其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科综合素养,为成为拔尖创新人才助力。笔者将从概念界定、实施的意义以及教学实践探索三个部分来谈一谈基于项目化学习的高中语文单元整体教学实践与研究。 关键词:项目化学习;高中语文;教学实践 当今世界局势的发展是围绕高素质人才和科技制高点的国际竞争,我国是教育大国,在人才培养上虽有应对之策,但要实现向教育强国的跨越依然任重道远。 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也随着教育形势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对于富有创造性的、高素质的拔尖创新人才需求也日益凸显。要让学生成为未来祖国的栋梁,他们不仅要懂得知识,还要具备运用知识去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素养。这就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正如怀特海《教育的目的》提出的:“教育只有一个主题,那就是五彩缤纷的生活。” 一、概念界定 通过研读各种资料,笔者认为开展学习还是要开展情境化活动,有任务驱动,像完成工程一样培养学生一系列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选择等素养,最后评估项目成果。鉴于知网中关于语文项目化学习的研究少之又少,只选择了最直观的解读来进行阐释,其中刘迪、荣维东《语文项目化学习研究现状、问题与展望——基于基础教育语文专业期刊载文分析》一文中利用CiteSpace软件,对语文项目化学习相关文献进行关键词共现分析,绘制出关键词共现图谱,比较形象地揭示当前语文项目化学习的热点与重点。 这些关键词要么是语文项目化学习的重点领域或者载体,要么是项目化学习的核心要素,它显示出语文项目化学习具有鲜明的现实应用取向,所以,开展高中语文项目化学习是现行教育改革中具有研究意义的。 二、实施的意义 (一)育人层面:符合国家培养复合性拔尖创新人才的意志要求 2016年颁布的《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中提出国家发展要三步走:2020年要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2030年要跻身创新型国家的前列,到2050年要成为世界科技创新强国。即:新的时代发展提出了对创新型复合人才的培养需求。而开展高中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的项目化学习符合国家培养创新型复合性人才的意志要求。 (二)学科层面:促进学科之间的融合与延伸,促进跨学科的项目化学习,为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助力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我们已经提出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而核心素养培育的落实不仅仅是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变更,更是以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变革为保障的系统变革,项目化学习正是体现这种变革的方式之一。它包括三大类型:一是基于某一知识点或主题的深入探究;二是学科内知识的统整与延伸;三是跨学科的问题解决。它的核心是关注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发展,主要指创新、问题、求解、决策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基于此开展语文学科单元的整体教学,将语文学科知识进行项目化学习方式的统整与适当跨学科延伸结合,在这其中教会学生学会学习,进行实践创新,从而积淀其人文底蕴,培养其科学精神,为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助力。 (三)教改层面:能形成适合一地一时的教学成果,实现教学形式的革新 在信息时代的今天,很多问题逐渐被人工智能所取代,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迫切,因此,教育的人生价值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果学生在学校里所学的东西,没有人生价值,无法向现实世界迁移,那么,这种教育就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开展高中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的项目化学习打破传统的“灌输式”课堂教育模式,让教师不只停留在教书上的“专家结论”,还要引导学生通过“专家结论”来建立起“专家思维”,要“像科学家一样思考”“像文学家一样思考”,要让学生具备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倾向。致力于将教育通往现实世界的脉络疏通,从现在到未来、从学校到社会、从国家到国际,真正实现教育的迁移与“闭环”。 三、教学实践探索 (一)课例一: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项目化学习 设计说明:先秦诸子,百家争鸣,是中华民族思想文化史上的辉煌,更是华夏民族的文化之根,要让只有十四五岁的未成年人从教材上的“之乎者也”去理解这一份厚重,还要将这样的优秀文化与时代融合,完成立德树人的任务,显然是牵强的。传统的“灌输式”教学也会让课堂失去生命力,如何用他们接受度较高、感兴趣的方式为经典文化教学注入活水,笔者有这样的一些想法。 1.项目化学习一:“诸子那些事儿”脚本分享会 2.项目化学习二:立足教材,问道先贤 3.项目化学习三:传承中华经典,共品儒道墨风韵 (二)课例二: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三单元项目化学习 1.项目化学习一:阅读经典,走进人生 (1)书目选择:《老人与海》《复活》《大卫·科波菲尔》《百年孤独》 (2)其他说明:①小组合作完成,PPT形式汇报,15分钟左右。②PPT里面包含文字和图片,如果有音频文件、视频文件,播放不超过5分钟。③评价标准:故事梗概(40分),两个以上主要人物分析(20分),读后的感悟或鉴赏(20分),创意的分享(20分)。课堂分享完成后完成等级评选和颁奖。④评委评分占比:教师评选(40%)、科代表及组长(30%)、大众评选(30%) (3)前置任务:积累本读书笔记整理 (4)课堂操作:小组选派代表进行阅读分享,评委结合评分表评分,颁奖 2.项目化学习二:演绎经典,感悟人生 主要是语文学科与信息媒介、表演等多元融合,走进经典,情境体验。 四、结论与展望 通过高中阶段语文单元整体教学项目化学习的实践,笔者认为或多或少应该会引起教育的涟漪。社会对人的要求不仅是简单的懂得知识,而是要解决问题,让学校所学具备生活价值。教师为学生开拓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空间,并为他们设置开放式的学习议题,将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学生在合作探究复杂问题,通过在一个个环节当中锻炼自身发现、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也就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支持。语文项目化学习正是一枚火种,未来道路还有许多风雨,但只要在做,相信总能照亮黑暗! 参考文献: [1]刘迪,荣维东.语文项目化学习研究现状、问题与展望——基于基础教育语文专业期刊载文分析[J].语文建设,2023,(17):27-32. |
责任编辑:陈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