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荐书)兴隆幼儿园周莉
发布时间:2016-06-16来源:四川教育新闻网 作者:浏览量:522
班上有这样一名孩子点点(化名),他喜欢大声尖叫、不说话;喜欢在活动室里到处走动,停不下来,更会有一些抢东西,摔东西的举动,在他的世界里喜欢做什么就做什么,没有什么不可以,因此,班上老师会特别关注他。
一次音乐集体教育活动,孩子们扮演小蚂蚁搬豆子,大家玩的非常开心,笑声把在一旁独自玩耍的点点吸引了过来,他停下了手上工作回到自己座位上,开始认真的观看同伴游戏。同伴们玩了一次、两次,他开始举手了,第三次玩耍老师没有请到他,他坐不住了,径直走到活动室中间,搬着我们用来假扮豆子的凳子,边笑边跑,很认真投入的把豆子搬到我们所说的蚂蚁家的位子,他停了下来,手里还端着凳子很开心的面对着同伴,我知道此时他需要同伴的掌声,但同伴都发现他没有被老师请到,更没有遵守我们大家制定的游戏规则,也被他的这一行为给懵到了,都在看他接下来会做什么,更有的孩子用手指着他告诉我,老师,没有请点点,他就跑上去了;有的说他没有做对。听到同伴的声音点点手里还抬着凳子,此时的他脸上没有了笑容,眼睛一直看着下面的小朋友。我走到了点点身边摸着他的头请他把凳子放下,蹲下来环抱着他对小朋友们说,那你们觉得点点的豆子搬回家了吗?孩子回答:搬回家了,我接着说,他搬豆子的方法正确吗?孩子们纷纷点头,那你们说应不应该给他掌声,这时一片掌声响起来了,点点突然好高兴,笑着摸摸自己的头走回座位。
其实在这个游戏中我一直都在观察他,因为我把他对这个游戏的反应定为衡量这个游戏是否有趣的标准,对于他刚才的表现我很高兴,知道他喜欢这个游戏,想参加。
接着我对全班孩子说,这一次,我们就请点点来当小蚂蚁,老师相信他会跟着音乐轻轻的、很快的把小豆子搬回家。听我这么说他更高兴了,走到活动室中间,将凳子放下准备好,其它孩子开始唱歌,当唱到回洞请来好朋友时,他仍然没有按照游戏规则去请好朋友,我也没有要求他去请,因为通过平时对他的观察,知道他没有请好朋友帮忙是有原因的,一是他觉得自己一个人可以搬动,不用请好朋友帮忙;二是他还不善于和小朋友沟通与交流,在这个过程中他不知道如何去请好朋友。我尊重孩子的选择,当他非常愿意并参与这个游戏,享受游戏带来的快乐时,我觉得就是一种进步,当游戏结束了,别的小朋友都去如厕、玩耍时,我看到他还意犹未尽的独自游戏着。
其实,教育不仅仅是教会孩子什么,还应学会观察孩子在做什么,解读他为什么会这样做,以致在活动时能支持给予他们什么样的帮助使其得到发展。每一个孩子都是天才之星,我们要相信他们,不管他处于什么样的一个水平,都要不抛弃、不放弃,就像《卡尔.威特的教育》所说,后天的培养会胜过“天生我才”。
推荐书目:《纪录,让儿童的学习看得见》《卡尔.威特的教育》《爱的教育》
后天培养胜过“天生我才”
——《卡尔.威特的教育》推荐理由
“老师只是教知识,父母才决定孩子的一生”,这本书就叫《卡尔.威特的教育》。这是一本父亲把出生本是弱智的儿子教育成为一个天才的过程丛书,里面列举了许多案例以及育方法。
老卡尔.威特是德国乡村的一位普通牧师,老威特一生都过着极为简朴的生活。但是,这位乡村牧师却与别人有着不一样的思维方式。看到周围的许多人都在虚耗自己的生命,看到周围的男男女女都沉溺在酒色之中,他既感到悲哀也感到惊讶。他想,“这些人都没有运用上帝赋予给他们的智慧。如果他们有着智慧的头脑,他们的生活就会是另外一种景象。问题的根源在于,他们都没有受过很好的教育。老威特非常爱他的妻子,他总说妻子是上帝对他最大的恩赐,也认为,父母感情和睦,可以增强孩子的安全感和家庭幸福感,从而使他的心态向往积极向上的方向发展。因此,当妻子怀孕时,他就悉心照顾让他成为一个快乐的孕妇,终于在他52岁时,他当上了爸爸,对于一个年过五旬的人来说,还有什么比儿子的降生更令他欣喜若狂,为此,他给儿子也取名为卡尔.威特。并决心一定要把儿子教育成出类拔萃的人才。
遗憾的是,对于儿子,上帝的意见似乎和他们想的不一样,他的儿子小卡尔竟然有些痴呆。来往祝贺的朋友看到小卡尔都忧心仲仲,妻子更是整日被巨大的痛苦包围着。然而让他和妻子很快走出痛苦的是他的教育理念:他始终认为,后天培养胜过“天生我才”,只要他和妻子给孩子最好的教育,孩子一样能成才。正如法国启蒙思想家爱尔维修说过:人之初,无差别。仅仅是因为所处的环境,尤其是婴儿期和儿童期所处的环境不一样,才致使有的人成了优秀的人,有的人成了平庸的人。
在他看来,对孩子的教育一定是越早越好,从孩子灵光乍现的那一刻就开始,例如具备能力达到100分的潜能的孩子,如果出生后就接受正确的教育,那么他的成人之后能力完全有可能达到100分。但是如果从5岁才开始教育他,不管教育方式是多么的正确,他成人后的能力最多只能达到80分。至于从10岁才开始教育,那就不用说了,即使教育方法无懈可击、十全十美,孩子成人后的能力能达到60分就相当不错了,总之,孩子接受教育的年龄越大,潜能完全发挥的可能性就越小,这就是儿童潜能递减法则。因此,在他的教育理念下,从孩子出生那天开始就进行教育,3-6个月,一是语言、音乐、文字等能够奠定大脑基本活动模式的内容;二是基本的思想道德和感情倾向,这些会形成他们长大以后的道德素质。以及训练小卡尔的五官(口、眼、耳、鼻、舌),当卡尔还不满一岁时,一朋友来他家做客,他朋友亲切的招呼小卡尔:“宝贝,我能抱抱你的汪汪吗?”小卡尔立刻一本正经的纠正他:“你说错了,它不叫汪汪,它是一只狗。”可见,惊人的语言能力,并不是先天的。
后来在老卡尔一系列的教育计划下,小卡尔从先天的痴呆变成了8岁学会六国语言。并且通晓动物学、植物学、物理学、化学,尤其擅长数学;9岁时他进入了哥廷根大学;年仅14岁就被授予哲学博士学位;16岁获得法学博士学位,并被任命为柏林大学的法学教授;23岁他发表《但丁的误解》一书,成为研究但丁的权威。与那些过早失去后劲的神童们不同,卡尔•威特一生都在德国的著名大学里授学,在有口皆碑的赞扬声中一直讲到1883年逝世为止。
看了这本书,我开始反思,也更关注幼儿园一些先天有点特殊的孩子,会试着使用老卡尔的一些教育方法去观察他们,与他们沟通,当孩子没有规则意识的想去参加集体活动,这时,我们教师千万不要阻止,首先应观察他要做什么?他想怎么做?教师能帮到什么?《卡尔.威特的教育》给在教育上迷茫的人指明方向,让教育有目标价值。
学会观察孩子
—《纪录,让儿童的学习看得见》
这是一本纪录孩子在幼儿园一日生活的故事书,之所以把它称为故事书,是因为被书中幼儿的学习活动感动,被一个个故事吸引。此书用文字、图片的方式完整的纪录了孩子在幼儿园学习的真实的故事,通过这样的纪录,老师很清楚的了解到孩子的学习能力及发展情况,在学习中给与幼儿及时的支持,帮助使其更好发展,同时通过这种纪录的方式还会快速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
看了《纪录,让儿童的学习看得见》这本书,学习到作者朱家雄用大量的案例从一日活动中的各个方面体现了“纪录,让儿童的学习看得见”的教育价值。通过学习,深刻理解了纪录的重要性,知道了纪录的多种方式方法,并试着用这样的方式方法去纪录孩子,书中以具体的案例为载体,通过描述教师对儿童的观察、反思、以及对话的方式,解读儿童的学习,从而研究儿童是如何学习的,让我们懂得如何去关注孩子,给不会观察的教师一个捷径,为他们创造了一个学习的背景。特别是当孩子发生矛盾冲突时,让教师学会在这样的的关系中去思考,引发孩子的认知冲突,矛盾冲突,让孩子在真实的情景中建构知识,建构经验。而这一过程也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过程。
看了此书,我也照着朱家雄教授所写的方法学着去观察、纪录孩子,用这样的方式,我发现,对于班上的孩子我不再只是了解大概,我更加清楚孩子在哪方面需要我的支持与帮助。
《纪录,让儿童的学习看得见》会让你成为主动学习者,它会指引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如何去观察孩子、解读孩子,会让你在做纪录的过程中,成为认识和理解儿童学习的主体,会使你努力去解读观察和记录儿童学习的过程,同样也会促使自己结合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分析幼儿。当然也会结合他人的观点和想法及查找资料,让反思在头脑中逐渐形成属于自己的对儿童学习的崭新的认识与观念。让教学更富有意义,转变教育观念,懂得用一种欣赏、审视的“眼光”去观察孩子的学习,不断从儿童的学习中发现和捕捉教育契机,让教学有意义,孩子有收获。
总之,通过对《纪录,让儿童的学习看得见》的学习,让我深刻明白,要用一双慧眼及时发现、一颗爱心耐心等待、用一份坚持重温教育。转变教育观念,用心对待每个孩子,学会关注幼儿、研究幼儿、了解幼儿行为背后的发展意义,相信我们终将和孩子们一起有所收获!
人间处处有真爱
—《爱的教育》
很早就听说这本书了,没有看到它时一直以为是一本描写教师之爱的书籍,看到后方才知道,它不仅仅是一本教师之爱书籍,更是一本家庭之爱、同学之爱、邻里之爱等人间处处有爱之书。
此书由著名的教育家和翻译家夏丏尊先生翻译,在翻译这本书时夏先生曾说:“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在《光说读书》里听到,“一个孩子,不可能用成年人的视角去看世界,也不可能用成年人的脑袋去思考他所遇到的人和事。但如果在他的成长期里,如果能遇到一位善良的、循循善诱的长者,那么他将学会用和善的眼神,看待这个世界上的人和事,将来他遇到的,也会是一样和善的人。”
这部《爱的教育》由一个三年级的小学生安利柯凭着自己的能力把自己在学校内外看到的和想到的都记在笔记本上,到年终由他父亲为他修改。可贵的是父亲并没有改变孩子笔记中的思想,而等到这孩子上了初中,又凭着当年父子两代人的笔记和自己的记忆,写成了这部书。有人说这部书是日记,把自己上学的时候的记忆,把那些同学和老师都记录了下来。
有人说这本书是专门写给9岁到13岁的小学生看的,也有人说这是一本适合5岁到105岁之间的所有读者阅读,当然,我赞成后者,因为爱和善良是不分年龄的,只要是人,都会向往爱和善良,追求爱和善良,回忆爱和善良。
在安利柯的描述,我了解到什么样的师爱才最让学生感到温暖:把学生当亲人的老师!当安利柯的老师说道:”你们以外,我没有别的家属在世界上,除了你们,我没有可爱的人!你们是我的儿子、女儿;我爱你们,请你们也喜欢我!你们之中,我一个都不愿责罚,请将你们的真心给我看看!让我们全班成为一家,给我慰藉,给我荣耀!“先生的这些话,让所有的学生都信服于他,这位老师的坦诚深深地打动了我!他让我们意识到,老师或家长用平等的目光看待孩子是多么重要!
书中每月有一篇“每月月例”而这个月例活动就是教师讲述一些爱国主义者的一些爱国事例,一些为国捐躯的英雄人物事迹,通过一个个精彩的故事,让孩子从小具有爱国主义情怀。个人觉得这一点值得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借鉴,教师可以将我国历史用故事的方式讲述出来,使孩子在生动的故事中培养爱国情怀,懂得爱生命、爱家乡、爱身边的每一个人。 |
责任编辑:四川教育新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