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荐书)合江小学商伟
发布时间:2016-06-06来源:四川教育新闻网 作者:网站编辑浏览量:979
曾有人这样形容读书:“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起点,但可以改变人生的终点。” 说起阅读,就我个人而言,在小学、中学的几年几乎是空白一片,除了课本以外几乎没有任何课外读物。真正开始我的阅读生涯,那得追溯到2000年,那是进入师范学校第一年。身在中文系的我,耳闻目染得接触了许多名著,不知不觉中浸润在了书香的氛围中。那时候我们把阅读名著叫做“啃书”,两天一小本,三天一大本,看书是读书生涯的全部。看余华的《活着》,让我知道生命犹如一粒尘埃,随时可能幻灭,因此更加珍惜所拥有的亲人与朋友;《许三观卖血记》里,讲述了许三观靠着卖血渡过了人生的一个个难关,战胜了命运强加给他的惊涛骇浪,表达了人在面对厄运时求生的欲望。;《阿Q正传》是对人性的高度概括,是一面鲜活的镜子,现实里处处可见阿Q,人云亦云的事例屡见不鲜,“儿子打老子”式的精神胜利法至今依然有用;外国文学中的《城堡》《百年孤独》《复活》《简爱》《呼啸山庄》《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莱特》《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中国作家的鲁迅、沈从文、钱钟书,充满理性与睿智的哲学、历史,那些年我读过的书,数不胜数。 2005年,初入社会,踏上三尺讲台,繁重的教学任务,让我遗失了书籍这个长久以来给予我精神食粮的朋友。越发觉得自己变得世俗,越发觉得自己是个躯壳,越发觉得作为语文教师的我,胸中空无一物。何以教好学生,又如何能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于是这些年,整装待发,再次与书为伴。这些年,我又看了这样一些书。《围城》,城里的人想出去,而城外的人拼命往城里冲。钱钟书先生用小说的形式告诉了我们人生处处是围城哲理。《鲁滨逊漂流记》,主人公在荒岛上独自生活28年,造了三所房子,驯养野生动物,自学烤面包,一个人的生活有着孤独,但从不绝望。不到绝境,你将永远不知道人的潜力有多大;《平的世界》,路遥的代表作为我们展现了一群在贫瘠的黄土高原上自强不息的人,贫穷落后,吃不饱饭都不曾将他们压垮。孙少平因为阅读众多名著而让自己拥有了坚定的意志,用坚定的意志区追求自己认定的人生价值。孙少平的的故事为我们诠释了书中的一段哲言:人生就是永不休止的奋斗,只有选定目标并在奋斗中感到自己的努力没有虚掷,这样的生活才是充实的,精神也会永远年轻。《狼图腾》,为我们讲述了蒙古人和狼相互斗争相互依存的故事。汉人开着车追逐一条腿受抢伤的狼,狼的病腿每次触碰地面便痛彻心扉,影响它的逃命速度,于是为了不再触碰地面,狼回头一口咬断自己的病腿,得以逃生。狼身上的坚毅与果敢令我由衷钦佩。 作为教师,我经常回想自己的教学之路,也曾有许多疑惑,但专业书籍读得多了,教师这份工作做起来也不再那么生涩,这归功于一本本好书。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我感受到把心灵给了孩子那种无与伦比的幸福。魏书生的《班主任工作漫谈》,让我明白了班主任原来应该这样做,也让我明白了教育就是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习惯。窦桂梅的《阅读教学实录》,给我的阅读教学指引了方向,提供了帮助。 “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我一直牢记苏霍姆林斯基的这句名言。我深知,在小学阶段,我们能交给学生的语文知识是有限的,倘若能在学生心里埋下一颗阅读的种子,那对学生的影响将是终生的。至今,在我所任教的四年级四班,学生每天不间断地阅读名著,目睹着他们两三天更换一本本书籍,听着他们课间的交谈里有某本书籍里的人物,看着孩子们沉浸在阅读的快乐里,我深感欣慰。我和学生的阅读之路,将永远持续下去,用人类思想中的精华浸润我们的灵魂...... 个人教育教学主要事迹: 2007年五月, 参加双流县小学第四届村小教师赛课,获县级二等奖 2010年一月,论文《如何指导小学作文教学》获全国教育论坛一等奖 2011年,参加双流县第四期骨干教师研修班,并执教县级研讨课《风》 2014年,所在班级被评为天府新区优秀班集体 2015年,微课课例《别董大》获天府新区优秀课例比赛区级二等奖 2015年,参加合江小学“明日之星”学科大比武,获语文一等奖 2015年九月,参加天府新区教育4D德育工作室组织的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班会赛课,获区级二等奖 2016年3月,参加天府新区农村教师系列赛课,获区级二等奖。 2016年4月,承担天府新区小学语文4D工作室区级教研课《和时间赛跑》
推荐书目:
《狼图腾》《朗读手册》《一个人的朝圣》
文学,是人类历史文化中的瑰宝,是人类伟大智慧的结晶,作为语文教师,我们首先要提高自身的文学修养,只有加深了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才能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阅读名家名作,是语文教师教学灵感与动力的源头活水。《狼图腾》被很多人称作一部奇书,在全国各地掀起了一股阅读热潮,历经六年拍摄的同名电影更是在去年登上大荧幕。细读过这本书之后,感触颇深,它不愧为当今文学作品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草原人世代与狼斗争,他们杀狼,狼也杀他们,但是他们仍然把狼视做自己民族的图腾,看作“腾格里”的使者。死后把自己心甘情愿的抛向荒野,实行天葬,让狼啖食自己的骨肉,把自己的灵魂送到伟大的“腾格里”。难道他们傻吗?答案是否定的。 狼是草原几千年来真正的守护神。他们的确残杀生灵,但正是他们的存在才保持了草原的生态平衡。狼吃掉多余的野生黄羊,让人类的牛羊有草可吃。狼吃老鼠,所以草场没有被成千上万的鼠洞架空;他们也吃人类的牛羊马驹,但那是因为人类夺走了他们所有的食物。对草原生态环境一窍不通的汉人统管草原以后,狼被认作草原上的一害,所以拼命打狼。汽车、机枪,狼被赶尽杀绝,打得越多的人被奉作英雄。蒙古老人双眼擒满泪水,他们知道草原完了,伟大的“腾格里”必将报复。原中无狼,老鼠称王,无数草籽被老鼠吃光,癞子开始在草原上猖獗,碧草蓝天的草原渐渐被黄沙覆盖,额仑草原已经几近颠覆,所以身为首都的北京时常看到滚滚黄沙漫天飞扬。可曾有人想到,这一切都与汉人杀狼有关?草原人也杀狼,但他们从不赶尽杀绝。狼为草原作出了卓越贡献,所以他们死后把自己喂狼,与其说是希望狼把灵魂送到天堂,不如说他们是在还债,他们懂得“以肉还肉”,他们为自己的罪孽感到内疚。我甚至开始对草原信奉的“天葬”由衷敬佩! |
责任编辑:四川教育新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