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荐书)成人中等专业学校熊琼
发布时间:2016-06-06来源:四川教育新闻网 作者:网站编辑浏览量:1275
阅读促教 文化育人 阅读,是我的一大爱好。作为教师,阅读也是自己的职业技能之一。 本人每月均读书1-2本,并做了读书笔记。所涉猎的范围较广:文学类、哲学类、自然科学类、教育学类。在教育类书籍里,学会了课堂教育的真谛,教学管理的技巧。在文学类书籍里,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和写作水平。在哲学类书籍里提高自己思辨能力。自然科学作为人类科技发展的中坚力量,提升自己在职业教育中的职业技术能力。 我所从事的是中职的心理健康教育,学生通常会问:读书真的有用吗?能让我产生多大的经济价值?如果文化直接等于经济的话,我想读书的人更多,可是,读书不能直接变为经济,至少,短时间不可能。 为了让学生了解读书的好处,我采取了学生辩论、制作手抄报等形式让学生深层次了解阅读。我从自身读书的好处入手,已经身边的同学做榜样,让学生理解阅读的好处。 学生在活动中,逐步由只听不说,不写,变为了现阶段的能说,正在尝试写。把自己外在的表现内化为自身的修养与学识,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与个人修养。重点从以下步骤入手: 第一步:榜样的力量:让班级喜欢读书的书谈谈自己的感想,我利用自己作为图书管理老师的便利,为喜欢读书的同学提供更多好书的信息,并对这部分同学加以指导和鼓励。让学生对喜欢读书的同学产生敬佩,进而有了榜样的力量。 第二步:同舟共济:每个班级的同学分小组进行阅读,每次上课前利用五分钟时间让学生谈谈读书心得,为表现优异的小组加分和鼓励。以小组为单位的阅读模式提高了同学的读书热情,增加学生阅读的参与度。 第三步:用活动推动热情:学生通过读书辩论会、制作手抄报等形式,看到了自己的阅读变成了胜利的果实,积极性更加提高。 第四步:巩固战果:学生在阅读后期,认识到了阅读的重要性,鼓励学生终身阅读。把自己变为新时代的劳动者。 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得到了提高。我认为读书如同饮食,我们每天都在吃饭,但并不能立刻看见身体的变化。但我们的身体却在增长。读书也如此,读书并不能马上看见文化素养的提升,但我相信,在我们不断学习中,阅读已经变成了我们身体的血和肉,促进我们在成长。 推荐书目: 推荐书籍1:《我是马拉拉》 马拉拉·优素福扎伊克里斯蒂娜·拉姆 作为历史上最年轻的诺贝尔和平奖获奖者,17岁巴基斯坦少女马拉拉在这本自传里真实再现了自己的传奇经历,记录了她在艰难处境中,如何坚持上学、坚持抗争的艰辛历程,以及在她头部遭受塔利班枪击后如何顽强生存下来的励志故事,展现了一个经历重大灾难的女孩是如何成长、如何用行动去影响世界的。 马拉拉与我校学生年龄相仿,不同的教育环境造成不同的命运,学生阅读后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珍惜自己的学习环境。教师阅读增加教师教育情怀,对教育事业有更深的认识。 推荐书籍2:《改善学生课堂表现的50个方法》 (美)布鲁肖,(美)威特克尔 著,刘白玉,刘璐丝 译 本书细品之后感慨颇多。作者总结其多年在学校的教学管理经验,考察众多优秀教师与“问题”教师的课堂,归纳了50个改善学生课堂表现的方法。 优秀的教师是积极热情的,他们能看到学生的闪光点,他们知道自己具有强大的力量,足以触碰学生的心灵并影响他们的未来。他们懂得通过关心、认可、鼓励学生,让学生不断进步,每天都有更好的表现。 如果你想成为一名优秀教师,想让学生的表现更加优异,想使课堂活动更有效率、氛围更加活跃,想更好地激励学生,那么此书绝对值得一读! 读过此书之后,我更加坚定了我这两年来一直在研究的运用简笔画活跃课堂的设想与做法的信念。 简笔画以其直观、方便的特征,有效地将抽象的语言材料转化为形象的,易于学生接受的图形。同时由于简笔画写意不写实,能将宏观物质微观化,将微观物质宏观化,都能在黑板上展现,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在新课程理念下,课本不是教学的全部内容,教材是可变的、发展的和开放的。简笔画就是一种使用简便又有效的课程资源。 要做有特色的教师,不仅表现在教师的语言基础知识的功力上,更表现在教师对于课堂构思与细节的把握上。只要我们不懈地努力与研究,就一定能提高教学效率,利用自己的特色达到服务于英语教学,发展学生的能力的目的。 推荐书籍3:《窗边的小豆豆》作者: [日] 黑柳彻子 著 / 岩崎千弘 图 赵玉皎 最初看这本书,但是当时并没有太多的感触。只觉得小豆豆的生活好有趣啊,她没有那么多的课文要抄,没有那么多的作业要写。他们在一节节车厢里上课,可以学习自己喜欢的课程,甚至没有固定的座位……所以一直以来,我不怎么看儿童文学,因为我一直觉得那是写给孩子看的。然而最近重读一遍之后我才发现,这本书其实更适合所谓"教育者"去看一看。 因为它会给你提供一个新的思路,有关如何与孩子相处,如何去守护那一颗颗纯真而透明的心灵。 这本书是长大后的小豆豆写给已逝的小林宗作先生的。小林先生把一个世人认为的问题小女孩的小豆豆带进了巴学院那个不受世俗约束的地方。他会认真地听小豆豆说上四个小时的话,从而被小豆豆引以为知己。 可以说,没有比小林先生更懂孩子的人了。还包括巴学院的老师,小豆豆的妈妈,他们的行为充分体现了对孩子的"尊重"。因为不论年纪大小,独立的人格思想没有对错好坏之分。任何人都不能用自己的经验道理,剥夺他们尝试的机会。哪怕跌倒,也要自己站起来。 |
责任编辑:四川教育新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