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雅县学前教育的三年之变

发布时间:2015-08-19来源:中国教育报 作者:网站编辑浏览量:5040

 3年前,四川省眉山市洪雅县学前教育有着高入园率、低保教质量之困: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5%以上,但全县85所幼儿园,师资短缺、素质低的民办园占了一大半,保姆式看护和“小学化”教学现象非常普遍。

面对现状,当地教育行政部门面临两难抉择。“这些民办园是当地幼儿接受学前教育的主要方式之一,若简单取缔将导致幼儿失学,不符合群众需求,更不利于推进社会公平。”洪雅县教育体育局局长冯学东说。

洪雅县面临的问题也是很多类似经济发展水平地区面临的共同问题,如何解决?2012年9月,“山村幼儿园提升计划”在洪雅县启动,该计划是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中国西部农村‘山村幼儿园计划’项目”之一,希望利用3年的时间,探索中等发达地区的农村幼儿园发展模式。

如今,该项目顺利结束。3年的时间,洪雅县的学前教育有了哪些变化?当年的困境解决了吗?未来又将走向何方?近日,记者再次回访洪雅县一探究竟。

以奖代补,办园条件今非昔比

6月26日下午两点,记者走进位于洪雅县止戈镇的小叮当幼儿园时,正是孩子们午睡后的游戏时间,还未踏进教室,音乐声、欢笑声就不断传来。

在中(1)班,记者看到,教师周慧敏弹着风琴,和孩子们一起唱着歌曲。在动听的歌声中,记者回想起3年前来幼儿园看到的情景:布置简陋的教室,教师用小小的电子琴为孩子伴奏,孩子们无精打采地跟着琴声唱歌……而现在,不仅添置了风琴和空气净化器,教室后墙上,还画上了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周围挂满了孩子们的手工美术作品。

“在提升计划的刺激下,我希望把幼儿园办得更好。”作为一所农村幼儿园的举办者,小叮当幼儿园园长冯群感受颇深:政府提供师资帮扶,每年派驻专业志愿者补充幼儿园师资;专业的业务培训增加,办园20多年来第一次外出培训;政府“以奖代补”,支持民办园的发展……这一系列措施,让她的办园热情得到了激发。

3年来,冯群加大了对幼儿园的投入。原来简易的幼儿园大门修葺一新,还搭起了遮阳篷,两间设计一新的午休室已经大体完工,正在进行最后的装修,今年9月开学就能使用。

走在洪雅县乡镇的民办幼儿园,对比前后3年的情况,类似小叮当幼儿园这样的变化会有很多。位于洪雅县将军乡的长乐幼儿园,3年前还是一所不到100人的家庭作坊式幼儿园,如今该园建筑面积达1000多平方米,在园幼儿近200名。

“以前办园条件比较差,生源很少。”长乐幼儿园园长祝国萍说,实施山村幼儿园提升计划以来,她多次外出参观学习,自己的理念得到了提升,改变了幼儿园面貌。2013年,她向政府申请新征4亩土地,自己投入资金190万元,建成现在这所市级普惠性幼儿园,活动场地宽敞,设施设备齐全。

提升计划实施以来,洪雅县政府、县教体局采取“以奖代补”方式,鼓励民办幼儿园投入资金,改善办园条件,目前已有20所民办幼儿园申请“改扩建”项目,投入资金达1500万元,改扩建面积达8000平方米。目前,全县新建民办幼儿园4所,投入资金达600多万元;民办幼儿园增至34所,且设施设备及活动场地进一步获得改善;15个乡镇的幼儿园实现了办园环境的整体提升。

顶岗置换,提升师资有了长效机制

“保姆式看护、‘小学化’教学是以前我县山村幼儿园保教工作中的通病。”洪雅县教体局幼教股负责人王瑛告诉记者,其根本原因在于师资力量少、水平不高。

在洪雅县,“山村幼儿园提升计划”将改善幼教师资作为其中最重要的内容。从2012年9月开始,每年眉山市电子技术学校都以“顶岗实习”形式派来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志愿者,担任幼儿园的教学和保教工作。3年来,共派驻三批次276名志愿者到全县73所民办园和学前班支教。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根据当地物价和工资水平,每年支付每名志愿者经费1.3万元。

志愿者的补充,极大提升了幼儿园的保教质量。“最简单的教室布置,都有了质的改变。”冯群指着墙上的彩绘告诉记者,以前布置教室,老师们都是买一些普通的贴纸、墙画,内容常年不变。而志愿者来了以后,他们利用一年四季的变化来布置教室,还充分就地取材,如秋天用金黄的麦穗、落叶等布置,而冬天则手工制作一些“雪花”贴上,给孩子们带来了新鲜感。

志愿者的补充也让幼儿园的老师能够置换出来参加培训。3年间,洪雅县教体局建立起长效的师资培训体系,专门成立了教师培训中心,先后组织全县幼儿园园长、教师等400余人,到成都、昆明等地观摩学习。组织北京、成都等地的知名幼教培训机构专家对该县教师进行系统培训,并邀请省内幼教专家到山村幼儿园现场指导、培训。

“以前觉得,有个房子能把孩子关起来,有人看管就行了。”华春幼儿园园长杨继华说,从1994年办园到现在,她从未出去参加过培训,一方面幼儿园人手紧,另一方面自己也舍不得花钱出去培训。“现在经过培训,我的办园思想彻底得到了改变,认识到应该创设好环境,让孩子有个快乐的童年,要充分利用游戏开发孩子智力,同时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

今年5月,华东师范大学作为第三方机构,对该项目进行了评估。评估报告指出,幼教志愿者的补充优化了民办园师生比、年龄结构和专业结构。项目开始之前,民办园幼儿教师平均年龄为36.1岁,而幼教志愿者均在16-20岁之间。项目实施3年中,每年均有10位志愿者毕业后继续担任幼儿教师,其中一半以上的志愿者留在了实习所在的民办园,有力充实了洪雅县幼教队伍。部分志愿者选择在幼教专业继续深造,获得更高学历,未来从事幼教职业,他们可以作为幼教队伍的储备师资。“民办公助”模式通过加强培训管理等措施,在相当程度上提高了幼教志愿者的从业水平,培养了他们的职业兴趣,并拓宽了他们的从业道路。对于当地政府来说,这也是一条增加幼师资源和解决中职学生就业的“双赢途径”。

借力使力,区域学前教育站上高位

“如何从‘有’到‘好’,是我们的重要目标。”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秘书长方晋介绍,提升计划以前都是在贫困地区试点,比如云南、贵州等地,当地的困难是幼儿园缺乏,要解决从“无”到“有”的问题。洪雅作为西部经济发展水平中等的山区县,在幼儿早教的普及率上已经达到了一定水平,然而受到多种因素制约,教育质量仍不高。这与青、藏、贵、滇等地区的教育资源缺乏有着明显不同,探索的是如何从“有”到“好”,“而这样的研究在中国广大中等发展水平的农村地区更具推广价值。”

“这样的项目,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极好的发展契机。”洪雅县副县长万勤芳说,洪雅经济欠发达,又幅员辽阔,公办教育的力度和资源覆盖都不能充分满足老百姓需求,而民办园是学前教育的重要补充和支撑。“面对这种现状,政府只有尽力去规范办园行为,进行专业的扶持,让洪雅的孩子能够有园入,能够上好园。”

冯学东介绍,洪雅县抓住计划实施的契机,大力推进民办幼儿园办园条件大改善、师资水平大提高、保教质量上档次、学前教育均衡发展,制定下发了《洪雅县民办幼儿园管理办法》《洪雅县幼儿园评估细则》,规范民办幼儿园常规管理,实行制度统一、标准统一、着装统一。在提升保教质量方面,严禁“小学化”现象。

作为一个公益项目,“山村幼儿园提升计划”在洪雅县的试点已经结束,但当地教育发展却不能停滞不前,下一步洪雅县学前教育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

“目前,我们正在探索依靠政府投入,解决志愿者补贴,将志愿者计划持续下去。同时,加大教师培训、培养的力度,让洪雅县的学前教育走上专业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万勤芳表示。


责任编辑:四川教育新闻网

微信长按扫描二维码后分享

二维码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