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胜万善职业中学旅游专业积极开展关爱留守学生工作

发布时间:2021-10-18来源:武胜万善职业中学 作者:网站编辑浏览量:2709

四川省武胜万善职业中学始建于1958年,地处武胜县万善镇,是一所典型的老牌农村职业学校。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入,大部分农村青壮年外出务工。他们的子女则在老家上学。学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也有大部分学生处于留守状态。他们有的由爷爷奶奶照顾,有的甚至常年一人在家。作为职业中学的学生,学习习惯本来就不是很好,再加上这部分留守学生由于长时间得不到家庭的温暖和关爱,有的学习目的不明确,荒废了学业;有的受到社会消极现象的影响,沾染了不良行为;有的出现心理障碍或缺陷……为了消除广大外出务工家长的后顾之忧,解决并落实这些问题,进一步提高留守学生的学习、生活质量,提高乡村孩子的知识技能水平,振兴乡村经济,一直以来自该校旅游专业通过开展各种活动,帮助留守学生弥补其感情缺失,提高其道德素养,呼吁全社会关注、关爱留守学生,构建留守学生教育、监护和帮助体系,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留守学生关爱网络和工作机制,不断优化留守学生生存发展的社会环境,促进留守学生健康成长。

立以学校教职员工为主体的学校帮扶网络

 

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关爱留守学生工作。把关爱留守学生工作纳入“教师实事工程”,不断探索留守学生的教育管理模式。该校旅游专业积极响应学校的号召。新学期开学,旅游专业各班级学生报到注册时就父母外出务工情况,家庭成员情况逐一进行登记。班主任建立留守学生档案和联系卡,准确掌握留守学生的个人信息,加强对留守学生的管理和教育。为加大对留守学生的关爱力度,学校旅游专业建立了以本专业教师为主题的学校帮扶网络,对学校旅游专业近300名留守学生开展了“1+N”结对帮扶活动,建立“留守家园”,开展“我与留守学生交朋友”活动,使老师及时了解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学习情况,做到“五帮”(帮教育、帮学习、帮生活、帮困难、帮亲情)。另外,旅游专业的老师们也根据自己的帮扶学生建立留守学生家长网络家园,做到随时与学生家长联系,和家长一起关注孩子身心健康发展。

发挥专业优势,红色教育立德树人

该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为培养留守学生健康、积极向上的学习情趣,发挥专业优势,把红色文化引进校园、走进课堂、融入技能实训,进入学生的心灵,用红色文化引领学生健康成长,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该校旅游专业充分挖掘和利用本市县的红色资源,向留守学生大力宣传小平精神、红岩精神,广泛开展红色书籍、标语、雕塑、画像进校园,革命传统教育、红色故事进课堂活动,积极营造“红色”育人氛围。同时也在留守学生中广泛开展红色经典歌曲传唱活动,在学生中开展“每周唱一红歌”活动,开展红色影视进校园活动,定期组织学生观看红色影视作品,撰写学习心得,确保教育实效。利用校外实训的机会,组织留守学生到小平故居、华蓥山等红色旅游基地学习,真切感受红色文化的熏陶。

重视学校留守家园、心理咨询室建设

该校是一所全日制寄宿式职业学校,学生几乎都在学校度过。针对这种情况,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建立了留守学生家园和学生心理咨询室。留守学生家园针对留守学生学习、生活、心理等各方面的特点,加强本专业留守学生系统化教育,着力留守学生“温情、亲情、友情”的“三情”教育。心理咨询室由学校专门的心理学老师牵头联系旅游专业班主任及科任老师,开通“心理热线”,及时帮助留守学生解决心理上的困惑。学校旅游专业每学期组织留守学生开展一次心理健康专题讲座,帮助学生舒缓情绪,疏导压力,解决实在遇到的心理问题。

开展留守学生“一木环保,书香研学”实践活动

学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为提高留守学生学习兴趣,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开展了“一木环保,书香研学”主题研学实践活动。此活动是由学校联合新华文轩出版传媒有限公司武胜分公司,共同为留守学生们量身定做的一次研学实践活动。学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130名多名留守学生参加了此次研学活动。研学活动旨在学生快乐参与,真切感悟,学会观察与思考,学会做人与做事。让留守学生在旅行的过程中陶冶情操、增长见识、体验不同的自然和人文环境。

学校与武胜文轩分公司研学部一起,精心设计和安排研学活动。研学团师生一行先后到文轩公司德育教育基地、遂宁宋瓷博物馆、大英县农场、遂宁龙凤古镇等地。在文轩公司德育教育基地,研学团师生了解了图书编辑和印刷流程,知晓了环保科技在生活中的应用,认识到环境保护为社会发展赋予的新价值。遂宁宋瓷博物馆,让师生团见识了瓷器的巅峰之作和宋代瓷器与插花艺术的完美结合,也深刻体会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师生们在大英县农场亲手用宋代“点茶法”研制茶汤,体验了古人烹酒煮茶之乐。师生们还亲自动手磨豆浆、点豆花、栽种菜苗,参与农家乐旅游、餐饮等实践活动。遂宁龙凤古镇,观看川剧“变脸”绝学、中国传统古戏法,学习古代礼仪,亲手描画川剧脸谱,积极参与古镇旅游产品设计与营销等实操活动,深入感受了古镇厚重的传统文化气息。在整个研学实践活动中,各种趣味活动始终贯穿其中。学生了收获了各种知识与生活技巧,收获了书本里学不到的专业技能,更是增强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文化自信。

开展形式多样的关爱帮扶活动

在学校团委的组织下,学校旅游专业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娱乐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学校联积极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筹措资金,建立救助贫困学生基金。旅游专业根据自身专业特点实行企校联合,联系白坪飞龙乡村旅游区、宝箴塞民宿文化村等实训基地,适时开展富有特色的活动,对留守学生实施特殊的关爱。近几年,中秋国庆来临之际,学校旅游专业与中国移动公司武胜分公司联合举办以“国庆·中秋·爱国·爱家”为主题的关爱留守学生“圆月”活动,让本专业300余名留守学生过一个特色的国庆、中秋节,让孩子们在吃月饼、赏月色的同时,通过移动公司提供的免费电话向父母传达节日祝福,沟通亲情,让孩子们感受到贴心的关爱和浓浓的亲情。学校旅游专业师生也适时举行为留守学生过生日活动,营造宽松、和谐的留守学生成长环境;班主任们组织本班学生开展“留守同学到我家”活动,让非留守学生星期天或者节假日接留守同学到家中一块学习,一块玩耍,共同享受父母的关爱与教育。

做好“两后生”培训和社会人员就业技能培训

学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以全市扶贫攻坚行动为统领,以“两后生”创业培训和社会就业技能培训为抓手,利用培训资源,探索农村地区劳动力培养新模式、新办法,为全县尽快实现脱贫目标和解决部分留守学生问题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撑。学校每年开展农村技能培训,鼓励农村有劳动能力的青壮年特别是留守学生家长参与培训。又根据农村地区特殊的情况,对有部分劳动能力的中老年、残疾人,其中部分为留守学生家长进行实用技术培训。

净化留守学生成长环境

该校协调万善镇妇联、派出所、市场监管等有关部门共同加强对留守学生成长环境的治理。定期开展校园周边环境集中整治行动,严禁中小学周围设置营业性娱乐场所、网吧,对镇上的网吧、娱乐、影像场所进行暗访、劝导,减少留守学生接触不良活动的几率。学校建立了网吧监督志愿者队伍,加强对留守学生上网吧的治理,利用放假期间不定期到网吧检查,劝离上网的未成年人。

充分发挥家校联合的作用,学校班主任、任课教师、帮扶教师定期走访留守学生家庭,与留守学生交心谈心,与监护人沟通,关注引导留守学生健康成长。

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关爱网络,目前在全校已形成“校长领导部署,教师主抓实施,社会各界参与”工作格局。学校、家庭、社会各方联动,为留守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在以后的关爱留守学生工作中,该校也将重视帮助家长走出爱的误区的问题,利用关爱网络和电话与家长交谈,努力让家长用恰当的方式和孩子沟通,教育孩子。该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老师们有决心,有信心引领所有留守学生健康茁壮地成长。

责任编辑:归档

微信长按扫描二维码后分享

二维码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