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岁四川姑娘换专业满世界追猴子

发布时间:2017-09-12来源:华西都市报 作者:网站编辑浏览量:2714

 

高久媚在泰国追猴子。

 

高久媚(左)和美国同学在非洲草原。

24岁,花开渐浓的年纪,这本是一个女孩步入社会、享受爱情、追求梦想的年龄,但这个四川姑娘却时常穿梭于丛林之间,与猴子为伴,她说:“这就是我的梦想,直击内心的东西。”

她叫高久媚,本来在美国学人类学,而一次非洲之行,看到了动物宁静自如的原始生活状态,这一切瞬间击中了她的内心。于是,她毅然掉头,成为不折不扣的“猴子控”,满世界追猴子。

在美国,她体会着“狐猴女王”的傲娇与无奈,跟着厌倦了“尘世”的高龄公猴一起发呆;在泰国,她一边伐树,一边追逐任性的山头猕猴;在中国深圳,她花了两个月,近距离欣赏到了颜值最高的粉脸猕猴……

目前,高久媚已被伦敦大学皇家兽医学院动物流行病学硕士专业录取,她打算沿着动物研究的路,一直走下去。

A

人生,另一种可能

扎在心中的动物情结

高久媚看上去就是一个普通的四川女孩,一副圆框眼镜,罩在她水汪汪的眼睛上,说话时,一股干净纯粹之感从镜框背后溢出,简单快乐。

她说,家里摆着不同的猴子玩具——猴子抱枕、猴子相框、猴子雕塑等,许多是朋友投其所好,送给她的。

早在读小学时,高久媚最喜欢看的节目就是中央台的《动物世界》,“看着屏幕里动物自然生长的优美画面,内心朦胧地感觉到,自然界和谐安详的美妙。”

高久媚尤其钟爱非洲动物,电视屏幕里,肥美草地中,当硕大笨重的大象出现,摇摇耳朵,甩甩鼻子,她的嘴角就会不自觉地上扬。

动物梦扎在女孩的心灵深处,但随着读书升学的压力,渐渐尘封了。

大学本科,高久媚去了美国留学,在科罗拉多学院里,她选择了亲朋好友眼里的冷门专业——人类学。“当时,高中同学出国留学的,大多选择经济学、管理学等热门专业,但我总觉得,想探索一些并不那么流行,但是直击内心的东西。”

当动物研究学生跟班

大学里,高久媚沉浸在人类学的田野调查中,跑到一个地方待很久,不停地跟人聊天,不知不觉中,性情也磨练得恬淡了许多。

“原本以为自己会沿着社科的方向一路狂奔,不想,一次非洲之行后,我彻底改变了自己的学习方向。”这次人生的转弯,发生在高久媚大三上学期,她与20多个同学一起,到东非大草原坦桑尼亚做了4个月人类学田野调查。

住帐篷,没有自来水,没有电,没有网络,没有零食,他们完全回归到原始生态中。一次,在坦桑尼亚广袤无垠草原上,高久媚远远地望见,大象拖着笨重的身体,在污泥中洗澡,水牛们不疾不徐,成群结队地过河。“我体验到一种踏实的宁静感,像是碰触到了儿时熟悉的记忆。”高久媚说,她的人生恍如拨开了云雾,抵达了童年曾隐约见过的地方。

想及正好有两个同学在研究大象、狒狒,她立马回到帐篷里,拉着同学的手说:“带我和你们去玩玩呗!”

于是,第二天起,高久媚成了两名同学的“小跟班”,帮他们打起下手。

改专业闯入动物世界

每个星期,高久媚都要花一天时间,坐在草地上,她按照同学的要求,观察大象或者狒狒的行为。

这是她第一次如此近距离地观看野生大象,“与动物园安然自若的大象不同,野生大象警惕性很高。”后来她得知,当地发生过多起猎杀大象盗取象牙的事情,大象也因此对人产生了恐惧。于是,他们只能在几百米外,通过望远镜来窥象。

“以20分钟为一次观察单位,观看象群组成以及活动路线等等。”高久媚说,她经常一看就是一整天,乐在其中,望见草原上的大象自由奔跑,她动笔记录着,心潮澎拜。有一次,因为太投入,她没把握住与小象的距离,离得近了,一回头突然发现象妈妈径直向他们飞奔而来,目中带着明显的攻击性,高久媚被吓得赶紧跑回车上才未出意外。

这次并不系统的“野路子”尝试,让高久媚发现动物的世界才是她更向往的,回校后,她决定更改专业,学习动物研究。她选择了自己最喜欢的灵长类研究方向,正式“闯入”猩猩猴子的世界。

B

观猴,美国奇遇记

惊叹于猴群“女王”的权威

大四时,高久媚盼望已久的猴子实地考察终于开始了。在导师的带领下,她和另外8名学生塞满了一车的食物,驱车抵达了美国弗罗里达州的一个猴子保护区。

保护区位于一个偏僻的乡村,举目无人,距离最近一家杂货店,要40分钟车程。渺无人烟的保护区中,孤零零地立着一栋房子,那就是他们唯一可选择的住宿点。

“猴子栖息区域并不大,总共分成两圈,每圈绕着走,只需要十多二十分钟。这里,住着10多只环尾狐猴,一到白天,它们就高高翘起黑白纹的尾巴,相伴而出,游荡嬉戏。”

高久媚说,这并不是简单的看猴子,而是要了解他们,学会如何与之相处。“每天早上8点,走出房门,寻觅一只看上去顺眼的猴子。掐上秒表,观察记录猴子环顾周围的频率,以了解它们的对环境警惕性。”

由于保护区是围起来的,狐猴们并没感受到什么威胁,怡然自得地生活着。高久媚实地考察到,正如书中所说,环尾狐猴有着“女尊男卑”的思维。在保护区,母猴有着定居的权利,它们可以永住同一个地方,因此也彼此熟识。“臭美的母猴们闲暇时,常常互相梳里毛发,步伐也走得轻盈而踏实。相比之下,公猴们就得锻炼出更强的适应性了,到一段时间后,它们就得四处游动,换群生活。”

高久媚发现,这里的猴子有着森严的“等级观念”。猴子里头领是一只年事已高的女王,她注意到,往往,在一帮狐猴正在津津有味地分食时,女王一走来,它们就乖乖地放下食物,立马让开,让女王一猴独享。“太傲娇了!”想起猴子女王的绝对的权威,高久媚咂了咂嘴。

疲倦时与老猴子一起发呆

跟猴子亲近时间久了,高久媚越发感受到了猴子女王的无奈,还有猴群们的心酸。

她发现,这只猴女王其实身体有些虚弱,走路偏偏倒倒,头也常常歪向一边。随着女王逐渐老去,它的女儿也开始慢慢尝试“接替王位”。高久媚的证据是,原本无忧无虑的女儿,从某一天起,开始不断地环顾周围环境,频次越发接近女王。“这是猴群里的规则——地位越高,保护群体的义务越强,警惕性也就会越高。”

也许正是经历了太多力不从心,厌倦了“尘世”,一只十多岁的高龄公猴,并不与猴群一同出没,而是常常独自坐在角落,“思考猴生”。几乎不和同伴们搭话,它表现出偶尔的交流就是为它们梳梳毛。令高久媚诧异是,在以每20分钟计算的观察单位内,这只老猴子屡次在阶段单位内,丝毫不动。有时,高久媚观察得疲倦时,就会去找它,跟它一起发呆,什么也不想。蓝天下,高久媚望着它,仿佛看到了它的内心,“这老猴虽然看上去孤独,但散发着出一种无争的平静感。”

在保护区待了一个多星期,带去水果早已吃完,之后吃了几天三明治,直到离开时,高久媚依然不舍。

女王到底怎么样了?老公猴还在继续发呆吗?那群猴子,成为了她日后的牵挂。

C

追随,内心的声音

“感知生存的”本能和欲望

大学的时光总是很快,一晃,高久媚毕业了。

去年夏天,高久媚放假回到成都,没待上一个月,心又痒了起来,“想看猴子,就是想。”于是,她开始在网上寻觅。最后,通过一个网站的集中信息,她联系上一个招聘助理的猴子研究项目,在泰国碧武里。于是,她穿上防晒衬衫,踩上登山鞋,捎上大量的驱蚊水,独自奔向了泰国。

在那里,一个日本老师带着她和另一个学生,在一个开放的保护区里,开始了对短尾猕猴长达三个月观察研究。

“在这个保护区,300只猕猴分成了5群,最大的群达90多只,就算是小群也有三四十只。它们分布在三四座山上,生性灵敏的猕猴随时可以从这座山翻到那座山。”当然,追猴子也成了一项“掏空身体”的体力活。“它们常常在山顶找到一点吃的,吃到中途,就跑下山去,玩了会,想起还似乎还没吃饱,又爬上山,继续吃。”猴群这样的任性,可累坏了高久媚。山上并没有一道供人行走的路,她时常得拿着镰刀,一边砍伐挡路的树枝,一边追赶猴子。

最开始,高久媚很是嫌弃这群短尾猕猴的长相,红艳艳的脸,短短的尾巴,壮壮的身体,跟“漂亮”两字毫不沾边。“后来,看着看着,觉得它们还是丑乖丑乖的。”

在保护区,令高久媚比较感动的是,许多附近的农民,因为觉得占据了猴子的栖息地,常常会把自己种的蔬菜水果带来给猴子吃,“豇豆、西瓜、哈密瓜、菠萝、黄瓜、木瓜……种类丰富,应有尽有。”

但高久媚也发现,农民分发的方式不够科学,一堆食物集中在一块,一群猴子立马上前抢,进而打斗起来,她常常上前去,把食物分开,让它们各有所得。

今年3月,高久媚在深圳,跟随着中山大学的研究生,前往内伶仃岛,花了两个月的时间,观察瘦小的粉脸猕猴。“研究动物,感知它们生存的本能和欲望,我发现自己对物质的要求没有以前那么高了。”高久媚说,自己打算沿着动物研究的路,一直走下去。

对话

“人与动物和谐相处,世界才有活力”

记者

你认为,人和动物和谐相处的最好方式是什么?

高久媚:

如果地球上没有动物,就不再是一个有活力的世界。动物保护有许多不同形式,在一些地方,专家会规范地把动物圈起来保护,通过学术研究理解动物们的需求,每天按照他们的营养需求去喂食,还定期给他们称体重做体检。在一些地方,动物是完全野生的,人的居住地和动物完全分隔开来,人一般都只能以旅游者的身份去远观动物。我个人认为,最好的方式是人与动物共同相处互动。

记者:

你怎么看待动物表演?

高久媚:

我反对动物表演,那是违反动物生存自然状态的。真正的保护是尽可能的保持动物的天性,是不会有动物表演的。

记者:

追猴子的过程中,你自己的收获是什么?

高久媚:

在野外,遇到过许多当地人,他们听说我们是研究动物的,专程给我们送来食物。曾经还有一个人跟我说:“谢谢你们来爱护我们的动物,像是保护我们的孩子。”

调查好动的猴子,不仅使得我的身体得到了锻炼,而且让我精神上获得了宁静。在野外长时间物质匮乏的生活中,我体验到了另一种可能性——极简的物质生活,也很美好。我相信,这会令我在今后的人生里,都有能力做出自己喜欢的选择。

人物名片

高久媚

24岁,女,四川成都人,不折不扣的“猴子控”。

19岁留学美国科罗拉多学院,攻读人类学本科学位。大四时,由于喜欢动物,痴迷于灵长类动物研究,决定改换专业。今年5月报考伦敦大学皇家兽医学院动物流行病专业硕士研究生被录取。9月25日,她将进入新的求学征程。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毛玉婷 图由受访者提供

责任编辑:田媛

微信长按扫描二维码后分享

二维码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